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296篇
科学研究   1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3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实际、无中生有地撰写吹捧上级领导的章也可以说是一种贿赂.人们称之为“贿”。而且这是一种比金钱、美色更加隐蔽、危害更大的贿赂。  相似文献   
112.
"新闻线人"现象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如果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那些通过提供新闻线索从 新闻传媒获取报酬的人,那么这一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已经为时不短。早在五六年前,广东的《 羊城晚报》等传媒已经纷纷推出悬赏“猛料”、开通“报料热线”的做法。近来,这一做法几乎在全国传媒普及,对新闻线人的报酬也逐步攀升。尤其是2003年11月,《新京报》刚刚横空出世便打出“万元征集新闻线索”的旗号,成为迄今国内最高的新闻报料奖,新闻线人再度引起人们关注。其中特别值得观察和研究的是其引起的传统新闻体制和观念的变化。 一、“新闻线人”现身上海进入2001年,有早晨读报…  相似文献   
113.
就近随机采访是记者常用的采访方式之一,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方便地使用这种方法。比如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举国上下都深受鼓舞。比方说,世界禁毒日,社会各界都在大张旗鼓地搞宣传。这时候,很多记者都会走上街头,走到自己最接近的现场,倾听和反映普通市民的感想和看法,并常常冠以“他们代表了普通市民的心声”等“大帽子”发表出去。因为很多记者觉得,这种方法正是深入实际的表现,更容易取得接近性的效果。但事实上,仔细思想后我们会发现,在使用这种方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街头随机采访是非概率抽样的一种我们知道,市民对重大问…  相似文献   
1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新闻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网络世界各类信息浩如烟海,以用户至上为理念的新闻网站必须及时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大量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验证,为受众提供新鲜而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用户而吸引更多的用户。那么,网络新闻中存不存在记者或编辑的主观性倾向呢?  相似文献   
115.
“硬伤”系指志书中的差错和讹误。要提高志书的质量,消灭“硬伤”应是当务之急。笔者参与过四部志书的编纂,在长期的编史修志实践中对“硬伤”的问题比较重视,常年坚持做笔录,即便如此,也还不时“失足”。  相似文献   
116.
通讯员常说,批评稿件不好写,写不好会惹来麻烦;写表扬稿就不会,褒奖过一点儿,也没啥。其实,褒奖过了也伤人。  相似文献   
117.
改革开放之初,曾有一位学者把中国新闻媒体和西方的新闻媒体作了比较,然后提出了一个结论:我国的新闻媒体只报喜不报忧(这当然主要指文革及文革后期),缺乏舆论监督,好比是“喜鹊”,而西方的新闻媒体反面报道多,舆论监督力度大,好比是“乌鸦”。  相似文献   
118.
辛妍 《传媒观察》2004,(4):8-10
在上海,由人民日报主管、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主办的一份财经日报——《国际金融报》,经过几年打拼,目前已与《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时报》等,一同进入中国市场化财经报纸的“第一方阵”。专业人士追捧这张报纸“准确、及时、有价值”的新闻理念,认为它  相似文献   
119.
新闻照片和文字报道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这种形象性在舆论监督中主要体现在“四可”上:  相似文献   
120.
黄莹 《新闻前哨》2004,(8):73-74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日趋完备,公民法治观念的增强以及新闻活动的自由度和独立性的增强,自80年代末以来,因新闻民事侵权而引起的新闻官司开始出现并迅速形成社会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