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62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教育   26839篇
科学研究   2623篇
各国文化   92篇
体育   1057篇
综合类   765篇
文化理论   85篇
信息传播   4441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46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708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1201篇
  2014年   2666篇
  2013年   2667篇
  2012年   3454篇
  2011年   3691篇
  2010年   2793篇
  2009年   2609篇
  2008年   2920篇
  2007年   1840篇
  2006年   1609篇
  2005年   1498篇
  2004年   945篇
  2003年   669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期主题:"真文化"还是"伪文化"导语文化作文时髦有好些年了,以前,我们只要一看到能这么写的,肯定打高分,你看,题材多有文化气息啊,表达多典雅脱俗啊。现在,我们的看法变化了,因为我们发现好多(估计有80%)文化作文的作者其实是投  相似文献   
942.
943.
离殇     
回家找书时,从书的夹缝中飘出一张照片,拾起,却忍不住潸然泪下,只因那是外婆在世时唯一的相片……心中的伤痕,来不及掩埋,却又被自己一把撕开,狠心将盐一点点撒在上面……泪,忍不住地落下,融化了冰冷  相似文献   
944.
语文是一门充满了情趣的学科,语文教师要披文人情。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用晓畅的语言,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而快乐的课堂无疑会消灭小动作、  相似文献   
945.
典型案例:晓婷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快五年了。晓婷做事认真细致,敬业,也很有才华,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但最近她很苦恼,因为一项工作,她跟领导的意见发生分歧,导致整个工作都被耽搁了。领导很生气,她自己心里也很矛盾。  相似文献   
946.
一、从题目入手,把准诗词的写作内容、写作对象题目是一首古诗词的核心,它基本上涵盖了写作的内容及对象,抓住了诗词的题目,可以弄懂作者的写作内容及对象。如《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  相似文献   
947.
文章通过对北京某高校67名工科专业在读研究生心理压力相关问题的深度访谈,分析了当前工科专业研究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8.
当前,研究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研究生因就业所引起的心理压力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对研究生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49.
当今研究生教育已开始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趋势过渡,在这种现实教育体制的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实状况与社会预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现代研究生教育实用性不强、研究生主体创新能力欠缺、理论学习和科研能力不能并重等方面。我们认为,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缺乏创新、招生形式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育投入较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如何提升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使研究生具备应有的学术水平、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进行了简要的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950.
作为近年来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以其"众声喧嚣"的非虚构文体在文坛引起了热切关注。本文以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中的三种话语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内容讨论不同话语在文本中各自的存在状态与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