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79篇
  免费   1317篇
  国内免费   1820篇
教育   44240篇
科学研究   36421篇
各国文化   236篇
体育   2349篇
综合类   2025篇
文化理论   425篇
信息传播   37120篇
  2024年   596篇
  2023年   2211篇
  2022年   1358篇
  2021年   2027篇
  2020年   2492篇
  2019年   2310篇
  2018年   1344篇
  2017年   2078篇
  2016年   2741篇
  2015年   4175篇
  2014年   8799篇
  2013年   6958篇
  2012年   8134篇
  2011年   8934篇
  2010年   7204篇
  2009年   7633篇
  2008年   8139篇
  2007年   6255篇
  2006年   5467篇
  2005年   5097篇
  2004年   4625篇
  2003年   4215篇
  2002年   3692篇
  2001年   3178篇
  2000年   2598篇
  1999年   1572篇
  1998年   1423篇
  1997年   1234篇
  1996年   1221篇
  1995年   1225篇
  1994年   875篇
  1993年   681篇
  1992年   544篇
  1991年   553篇
  1990年   493篇
  1989年   55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8篇
  195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随着时代发展,体育环境、内容出现了很多变化,《体育法》也应不断优化完善。基于此,以新时期《体育法》授权立法条款的设置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各类不足,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新时期《体育法》授权立法条款设置的价值以及建议,以期通过分析明晰问题所在、完善对应理论,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教育平台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支撑。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的特征,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3.
清代一些重要的东北流人为东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将流放中所见、所感进行了翔实的记录,这些文献便成为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的真实写照。清代重要东北流人有些许几位,从中选取知名度较高的吴兆骞、方拱乾、杨宾及其文献作为研究依据,运用文献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清代重要东北流人及其文献内容进行梳理与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状况,传承优秀的思想精神,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25.
文献型翻译强调源语文化的纪实,其手段主要是逐词对应翻译、直译、注释型翻译和异化翻译。《阅微草堂笔记》有“无人能夺其席”的文学价值,对清后期笔记小说的创作有重要影响。金大逸(David Keenan)翻译的《阅微草堂笔记》带有浓厚的“中国味”,主要表现在文化词、专有名词、典故及诗歌意象的英译中广泛地使用了文献型翻译。对比他博士论文中相应的英译,发现其在后来出版的译本中有多次文献型翻译的增减。金大逸极力再现汉语原文的词汇和句式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的“陌生化”会滞后读者的理解,但并非将其无限放大。该译本保留了大量中国文化词汇的原有风貌,并且其注释内容对原文语义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汉学界的清代文化研究有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常江  何仁亿 《青年记者》2020,(12):24-25
随着全国范围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不断深化,我们对后疫情时代传播格局的展望也有了一种紧迫感。从整个信息传播格局来说,疫情期间人们可以显著感受到的一个变化,就是以微博为代表的公共社交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职业院校开展技能竞赛在促进教学及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问题,针对技能竞赛活动可能会导致的设备平台浪费、难以形成教学合力等现象,本文提出了"通用平台、教师参赛、形成指导团队、证赛结合"良性发展建议,引导技能竞赛不断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29.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契机。文章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以往艺术类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完全翻转,充分调动了艺术类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艺术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了艺术类高职教学模式,使艺术类高职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