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欣 《军事记者》2006,(10):53-54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铁人王进喜》、《历史的审判》等新闻经典名作,使穆青这个响亮的名字走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坎。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穆青还是一位新闻摄影行家。他从八十年代开始拿起相机,走遍了繁华的都市,偏远的乡村,高耸的群山,无垠的草原,广阔的大漠。其摄影作品比文字作品要多得多,至少有好几万张,他拍摄的作品给人以气势磅礴、胸襟开阔之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很有动感与生气,且自然朴实,很有琢磨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穆青又提出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但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穆青同志青铜像7月1日在河南新乡日报社落成。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全国新闻界正在进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向穆青同志学习是其中内容之一。在传媒已有了很大发展的今天,提出向穆青同志学习,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针对性,而这也正是向穆青同志学习和学习什么的最根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敏锐  华平 《新闻三昧》2004,(9):54-54
今年7月6日,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儿子穆晓方在河南新乡日报社院内的于7月1日揭幕的穆青铜像前凝思。他说,目前这铜像在全国是惟有的一尊。穆青生前多次到新乡采访,写下了与新乡有关的《北干渠的故事》等新闻名篇,并与全国先进典型郑永和、吴金印、张荣锁等以及《新乡日报》的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新乡日报社为穆青塑铜像,让全体从业人员能“每天看到穆青,每天学习穆青”,人人争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16.
张世浩 《今传媒》2005,(8X):60-61
在周口,虽然天公不作美,我们日日都在蒙蒙细雨中度过,但是采访团还是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农村,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在这里才能寻找到穆青同志清晰的足迹,只有在这里才能挖掘到我们想要的故事:队员们踩着泥泞,抹着脸上淌下来的雨水,却真真切切地陶醉了,因为我们在这块曾经养育过穆老的地方寻找到了一种朴实无华的感动。我们也终于发现,在这片土地上,干部和群众对穆青的感情绝不仅仅是怀念。  相似文献   
17.
张磊 《新闻爱好者》2011,(6):101-101
穆青的作品,充满高昂、激越的时代主旋律,洋溢着革命的激情,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魅力。穆青作品之所以成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不仅因为他深刻的思想性,更在于他高超的艺术性。不辱使命的强烈责任感,扎实的文学功底,几十年笔耕不辍的创新追求,形成了他朴实自然、苍劲厚重、气象浓郁、沉雄苍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K的告别辞     
【正】K:亲爱的读者们!不知不觉《推理教室》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推理总动员》也将在这一期完结,这意味着K即将和大家说再见了——最后一期的《推理教室》,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K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陈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47+49-47,49
穆青在他6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采写出大量的新闻作品,报道了很多典型人物。在阅读和学习穆青的新闻作品时,无论是通讯、特写、游记甚至消息,都可以感受到他融文学手法于新闻写作的风格,与这种新闻写作风格相对应,穆青提出了著名的"新闻三论"。"新闻三论"即散文式新闻、视觉性新闻和实录性新闻,是穆青对我国新闻业务的重要贡献之一。穆青把文学手法贯穿在其一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假新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环境、传播技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而传播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对于假新闻的频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些记者逐渐丧失了脚踏实地、深入调研的工作作风,或捕风捉影,或添枝加叶,新闻真实性原则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管时代如何变幻,媒介如何旧貌换新颜,深入实践、积极调研,仍然是记者成才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消费文化大肆流行的浅阅读时代,新闻从业者更要以穆青等新闻界前辈为楷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挖掘现象背后的意义,捍卫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