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6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儒家的"经世"基于"知我者其天乎"的强烈信念,"致用"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使命感的体现.但是在封建的官僚制度运行中,"经世致用"实际上的运作与实践经历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本文以王安石为例,剖析其与"经世"思想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试图对儒家经世思想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时段作一个浅显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他们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从胡林翼幼年开始,就得到了陶澍的大力培养和教育。在经世致用、吏治行政、兴利除弊、用人育才等许多方面,他们都有一致的思想与行动。陶澍非常器重胡林翼,胡林翼则对陶澍非常尊敬,并继承了陶澍的思想、发展了陶澍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汉末学界巨匠应劭,生于累世通显的官僚世家,长于东汉王朝行将崩溃的桓、灵、献时期。受中国传统史学“经世”思想的影响,应劭为挽东汉王朝大厦于将倾,报累世之恩德,极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贯穿于他宏富的学术著述与一生的言行中。他的这种学术思想不但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而且把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  相似文献   
14.
陶澍和曾国藩都是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生平却未能谋面;但陶澍对曾国藩的影响非常深刻。在理学经世、改革弊政、整顿吏治、育才用人等诸多方面,曾国藩都继承和发展了陶澍的思想。曾国藩对陶澍也很尊敬,引为行政做人之师。可以说,曾国藩是陶澍思想和事业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相似文献   
15.
明清实学批判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舍利言义"的陈腐说教,为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舍虚就实"的时代精神和"经世致用"的学风,引导领近代资产阶级将视线投向现实社会,救亡图存;明清科学家所开辟的学术路线和治学方法,是中国古典科学进入近代实验科学的中介与桥梁。  相似文献   
16.
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基本精神之一,也是湘学的精神特质。清嘉道年问,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沉寂近百年之久的经世思想再度复兴,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湘学则是经世致用传统在近代复兴的发起者和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7.
刘应秋所著《草堂说经》《草堂说史》,是陕南重要的清代经学史学研究文献.《草堂说经》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主要发明拓展了《易》《诗》 《书》 《礼》关乎治政的一些意蕴,对经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草堂说史》主要从各段历史中有关修身、选贤、理财、法制、治国等不同事件出发,揭示历史隐微,昭示历史教训,对当代亦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合法性”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都穿行于语言文化的空间,探究着哲学型的概念。不过,与西方哲学比起来,中国哲学不仅追求在理论上辨析理念,还追求在实践上实现理想。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多出来的经世致用倾向使得中国哲学与社会现实更牢地绑定,中国哲学家们也更深地涉入现实社会架构,其“士人”的社会身份弱化了其“哲学家”的思想身份,导致中国哲学在思想上的特色越来越弱。在这方面,中国哲人有必要保持其“哲学家”的本色。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转型与文化转型,不仅涉及到经济转型、文化支撑问题,而且关乎中国现代复兴的历史道路问题。首先是对经济转型的理解问题。现在提出经济转型,如何理解经济转型?它只是把出口型、外贸型、投资型的经济转变成内需型的经济吗?我认为,这样理解,仍然是局限于投入、产出、市场、价格、利润一类小经济学思想上的,或者说,只是停留于工具经济学思想考虑问题的,而不是出于经世致用的大经济学思想。"经济"二字,中国文  相似文献   
20.
"德业互养",字源意义上是指治业修身与德性修养交发互养,是张履祥对治业修身的人生探索,通过"耕读并重"、"勤俭修身"、"人持恒业"等治生方式,使自己符合"内圣"的要求,达到其经世济人的政治理想。时至今日,重新探寻其治生观,会发现其有着丰富内涵与现实期待,对于引领当今社会风气也甚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