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5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26223篇
科学研究   1805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157篇
综合类   1726篇
文化理论   155篇
信息传播   1489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1285篇
  2015年   1927篇
  2014年   3020篇
  2013年   2296篇
  2012年   2358篇
  2011年   3075篇
  2010年   2663篇
  2009年   2637篇
  2008年   2400篇
  2007年   1879篇
  2006年   1227篇
  2005年   869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669篇
  2002年   608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传播学理论认为,一部文学作品在作者创作出来以后,还要经过传播,被接受者接受以后才算是最终完成;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接受者对作品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不存在可以离开接受者而自足存在的所谓的艺术作  相似文献   
62.
王炜 《编辑之友》2006,(3):20-22
一 外国文学名著对于现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非同寻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的出版与翻译,就没有现代乃至当代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3.
如何做好图书馆的文献翻译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玲 《图书馆杂志》2006,25(9):51-52,28
重点介绍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提供翻译服务的具体做法.加强流程控制与质量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翻译质量、加强基础系统建设提供一流翻译服务和加强国外科技文献的开发研究等。  相似文献   
64.
跨语言信息检索理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宇锋  黄敏 《图书与情报》2006,35(2):79-81,84
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跨语言信息检索日益成为信息检索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跨语言检索可用一种提问语言检索出用另一种语言书写的信息。文章主要对跨语言信息检索理论应用研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专业领域数据库中的应用提出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5.
国外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翻译歧义性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歧义是影响跨语言信息检索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论述了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翻译歧义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总结了目前消除这种歧义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66.
《红楼梦》翻译面临种种的“文化缺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杨译《红楼梦》在处理文化元素时的几种翻译方法极其得失。  相似文献   
67.
文化差异是翻译的一个难题,尤其是英语习语集中地体现了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更是翻译的难点.本文分析了英语习语的来源以及英语习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对英语习语的翻译略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8.
《出版史料》2005,(1):76-76
翻译家冯亦代不幸于今年2月逝世,他生前在回答一位朋友的提问时说:“搞文学是个苦差事,不但要通晓另一国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十分熟练地掌握汉文字,还要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修养。我虽然尽了  相似文献   
69.
王福时 《出版史料》2006,(4):108-111
今年是伟大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1周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决定隆重出版《前西行漫记》(原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让广大读者有机会看到这本尘封68年客观真实记录那一段历史的图书,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和许多关心这本书的老朋友都非常高兴。一很多读者想必都知道胡愈之在1938年翻译出版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成《西行漫记》),而鲜有人了解在这本书之前十个月还出版过一本有人称之为《西行漫记》雏形本的《印象记》,主要是因为当时这本书只印了5000册,…  相似文献   
70.
汤若望的《主制群征》是晚明西学名著,其中论及神经、骨度,尤为中、日、朝鲜三地学者所注意。汤书本来是神学书的翻译,其翻译医理之精粗得失,向来未为学者所深究。本篇以汤书所论神经与骨度两节为例,审读原典,较量翻译,并将东方读者的“误读”稍作考查,其旨要在于说明,西学东传,传教士的著述意图(传教),与东方读者的阅读意图(考究实学)错配,此现象并不罕见。在此环境下,翻译的偏正精粗,对读者理解上的正误,以及西学东传的实效,攸关重要。像《主制群征》这样的西学名著,我们要非考查原典背景与内文,细心衡量翻译上的得失,是绝不容易对其传扬西学的贡献作出公允的评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