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21.
在小说《雨王汉德森》中,主人公汉德森生活在一个日趋杂乱世界里,死神时刻萦绕他左右,令他感到不安和焦虑。为了摆脱死亡的阴影,他开始远赴非洲自我追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最终他认识到肉体上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逝去,个体的离开并不代表世界的毁灭。世间根本没有死亡,有的只是生命的延续。在与死亡对话中,汉德森的生活恢复了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解放就是“解除束缚,获得自由和发展”。人之生存的根本掣义在于解放自己,其中包括肉体解放和精神解放、个体解放和种群解放。教育是为人的,其价值旨归应是解放人,然而现代教育却成了禁锢人、奴役人的活动。在当今主体性高扬的时代,教育亟须回归初衷,回归“解放人”的价值轨道。  相似文献   
23.
本文试图从《沉默之岛》中所呈现出的男欢女爱的通俗场面,乌托邦之境的构建以及人物行走不定的经历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始终无法挣脱的社会现实,终将回归的宿命所形成的肉体与精神、虚境与现实、游离与回归三个层面来阐释《沉默之岛》中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4.
失意的年纪     
时间过得好快。考试结束了,看着自己考的那些分数,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去面对自己,面对父母。突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九月的信誓旦旦,十二月的惨败,让我觉得一切都不再现实。17岁,忧伤的年纪,顶着我们的年轻、鲜活的肉体和炽热  相似文献   
25.
信仰与文化     
唐加文 《今日教育》2012,(11):42-42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竟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这是周国平在跟随一个南极考察团到岛上时写下的。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一个小小的肉体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沧海一粟。可是包含在这个小小肉体里面却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6.
少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老师杨昌济家住了一宿之后,第二天一早,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了门,他看到这一幕—— 小院的井边,只穿着短裤的杨昌济,正在用冷水进行晨浴。他的神情肃穆,动作讲究,一吐一纳,仿佛正在进行某项庄严的仪式。待发觉身后有人,他回过头来,告诉毛泽东他在晨浴,是几十年的老习惯了。“清晨即起,以井水浴我肉体,然后晨诵半小时,以圣贤之言浴我精神,是以精神肉体,清清爽爽,方得全新之我,迎接新的一天嘛!”杨昌济闭目端坐,长长吸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27.
人内传播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而人内传播中的"自我"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认为,"自我"是人的一种潜能,它的实现需要人的肉体和经验材料相结合;其次,"自我"和"经验材料"是统一的,自我和经验材料存在种种互动关系;再次,社会学家米德所提及的"自我"疑似实指"自我意识";最后,"肉体"和"经验材料"在某种意义上也会对"自我"造成限制。  相似文献   
28.
原始人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人的生命存在的二重性本质,即有限的自然生命和永恒的精神生命.突破自然生命的有限性,创造属人的永恒生命,追求无限和绝对,关怀终极,这正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这在以灵魂观念为基础、以原始宗教和神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拟人化的世界观中以想象的方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而上学正是植根于人的本性中的这种超越性,是从理论上来实现这种超越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29.
让精神立着     
假如我出生在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也许我就是凡夫俗子中的一份子,感受着长安都城的繁华,领略着锦绣江南的恬静,享受着—个普通百姓的安宁和快乐。有—个人,却打破了这种安宁,走上了一条卓然众生的路,他,就是李白。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女性写作成为当代文坛一股壮观的创作潮流.陈染、林白们藉着"以血代墨"的代价,在男权文化横行的困境中寻找着救赎之路,但突围的结局并未发现肉体与精神的救赎大道,却走进了守望与回归的漂泊之地."身体突围"最终却沦为一场"表演",并重新失陷于男权文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