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086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8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12.
贾冰 《军事记者》2008,(8):35-36
作为军队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人物宣传已被放在了军事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经常性的人物报道,不仅可以起到教育、激励、引导官兵的作用,还能化解社会矛盾。在这方面,美军较好地把握了军事人物宣传的规律和技巧,通过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闻表达方式进行人物报道,以宣传国家意志。这些被媒体树立起来的人性化的美国军人形象,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爱国主义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爱国主义表达的新阵地。这既赋予了爱国主义一些新的特点,增强了爱国舆论的力量;同时,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当前某些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网络  相似文献   
14.
党报评论的基本思想观点源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报肩负着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社会思潮的共同任务,在这种意义上的党报评论,在基本立场观点上没有什么分别,因而在评论写作上,也不会有什么“独家化“可言.也就是说,从基本立场观点来看,从肩负的任务来看,各级党报具有高度一致性,这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整体宣传效应,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编辑实务中,还是在侵犯著作权案的处理过程中,认定作品之间在表达方式上是否存在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之处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个事实问题,出版社才能知道所出版的图书是否存在侵权.本文以案说法,从版权鉴定的角度阐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元月1日.经过全新的打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开播了。开播四个月来.中国之声展示了它准确的定位、海量的信息、厚重的分析和权威的发布.展示了它在节目形态、传受互动、开发新闻资源及低成本运作等方面成功的做法,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广播第一品牌.从而为国内广播走专业化道路.为正在推行改革的各地电台就如何办好新闻综合频率创造了范例。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8.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那端的杀手传来一道选择题,以便让我测试了解自己的调情指数。做过之后很汗颜,本人基本属于“调情白痴”。杀手恶狠狠地讽刺我一顿后又电邮过来,主题是“优雅调情课堂”,并反复交代要像学习文件精神一样深刻领悟。  相似文献   
20.
张龙 《声屏世界》2005,(6):25-25
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特别是电视时政新闻大都是四平八稳、冗长乏味,公文式的语句充斥荧屏,受众并不欢迎。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过于注重宣传,忽视了新闻规律,忽视了受众的需求。尽管这些年来时政新闻报道手法改革创新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近期笔者在几次报道省主要领导调研、走访的时政新闻时,在节目形态、文字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