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解说词是电视新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画面、人物同期声、现场效果音、字幕等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条电视新闻中,解说词和其他  相似文献   
22.
冷冶夫 《当代传播》2003,(3):89-89,88
在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上,学术研究素有"声画关系"之争.因为这一论争最初是针对"画面加解说"的纪录片制作模式展开的,把纪录片简单分为"声"、"画"系统本身就打着时代的烙印,所以,按照一般的理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理解,这个"声"指的就是"解说词".  相似文献   
23.
拾起自救     
在热带草原上,一只大象步履蹒跚,艰难地在烈日下行走。解说词旁白:这是一只正在生病的大象,她要独自步行三十多公里,去草原深处采摘一种植物,据说吃下那种植物,大象的病很快就能痊愈!  相似文献   
24.
教育专题片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专题片中必不可少的是片中的解说词,解说词作为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对画面具有补充协调作用,能升华主题、引发观众深思和联想。对拍摄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是写好解说词的根本。  相似文献   
25.
电视教材声画式文字稿本制作要明确目标,确定课题,搜集素材和组织结构,结合画面编写解说词。  相似文献   
26.
按照功能翻译理论对语篇的划分,景点解说词的译文应既属于"信息型语篇",又属于"操作性语篇",即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要引起译文受众的共鸣。景点解说词的韩语翻译在兼顾语言的逻辑、美学、号召力三大要素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翻译理论中要求的译文语篇与原文的"等价性"。等价不是简单的语句一致与对应,而是译文语篇受众的反应与原文语篇的受众反应的等价。因此在景点解说词的翻译过程中宜采用增译文化背景知识、穿插增强语篇操作性的故事引发游客产生共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电视技术,不仅改变了以往的电视新闻报道呈现形态,同时也提升了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在全媒体时代冲击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视新闻同样在经历变革:视频新闻越来越成为播报主流。  相似文献   
28.
林晓 《东南传播》2014,(10):41-42
细节直接影响到作品内容的整体表现,因此是电视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而细节的充分展现需要依托解说词的帮助,通常包括事件细节、情感细节、环境细节、动作细节等;解说词所表达的细节与画面有机结合,也就是视听语言共同配合完成细节处理,这就是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电视新闻写作不同报纸、广播。报纸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文字是给人看 ,广播记者写作时仅仅考虑文字是给人听 ,而电视记者写作时 ,既要考虑看 ,又要考虑听。为眼睛而写电视是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 ,人们接受电视传媒的方式是通过电视屏幕收看。首先 ,观众用眼睛观看画面 ,在看画面的同时接受着声音的传达。很难想象 ,无声音的画面或无画面的声音在电视中传达的效果。正因为这种声画结合的特点 ,决定了电视写作为眼睛而写的基本规则。为眼睛而写就是遵循视觉逻辑。当记者提笔写作时 ,应该时时刻刻考虑到观众收看电视的接受态度和方式 ,这种方式对…  相似文献   
30.
<正>体育教学案例展评课是指把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值得研究、讨论的典型问题先设计成体育教学案例,再通过上课、摄像、制作成20~30分钟的多媒体课件,最后由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