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7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51.
理解性教学评价是理解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试图摆脱传统师生对立、缺乏交流的评价模式,从而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它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强调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理解性,以期达到教学评价结果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552.
杨捷  杨玲 《中学教育》2010,(12):8-12
师生关系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师生观试图突破传统二元对立和双主体悖论的格局,在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和对话为重构师生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便于深入剖析师生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553.
伽达默尔对游戏问题极其关注。他认为游戏是以游戏自身为目的的,游戏者与观者都是主体,游戏有经验的“同一性”,同时也有经验的开放性。时间性、历史性是其游戏说的脉络与思想方法。在场、效果意识、历史视域等观念开启出游戏的意义,即存在的给出。游戏不仅是艺术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54.
人的历史性是科学可能性问题的解释原则。在这一共同主张背后,隐藏着哲学解释学的“人的历史性———前理解———科学”与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性的生存实践(人的历史性)———前理解———科学”的区别。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生存实践的“前理解”,是科学的历史性原则的核心。它在内容上可分为三种:理论前见、实践背景和社会条件,它们分别对应着“前理解”的三种科学筹划,即理论的自然———数学筹划,实践的实验———操作筹划,社会的科学政策筹划。这三种科学筹划相互区别,互相关联,使科学实践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55.
新解释学及其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释学虽然象旧解释学一样仍然以研究对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为主要目标,但它几乎在“解释学并不是一种获得真理的方法”这个观念的支配下改变了每一个解释学命题的传统意义。新解释学为“成见”和“循环”正名,并把它们归结为理解活动的本质,由此获得了一种历史意识。由于确信人是通过语言拥有世界的,语言问题就成为新解释学的灵魂。这些见解导致新解释学否定了西方传统的理性观,表现在它不再承认理解的确定性和解释的客观性。由此,新解释学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从本质上看,新解释学意味着一种丧失了客观性的世界观,这就表明新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冲突是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556.
二十世纪训诂学研究的得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力图立足于人文科学发展的前沿,重新回顾20世纪训诂学研究的得失,以努力开拓训诂学的应有前途。文章认为,中国训诂学原本是关于历史文化典籍解释的学问。它全面研究前人对文化典籍的解释实践及相关论述,探讨其解释目的,总结其解释方法,确立其解释原则,评论其解释效果,从中提炼出理论,建构起系统,以推进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进入20世纪,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训诂学开始转向,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为最高目标,加强了对语义语源的考察,淡忘了对文献解释的研究。本文强调,中国训诂学的广阔前途,在于恢复其文献解释学的使命与精神  相似文献   
557.
论文审读是责任编辑首先需要做好的重要工作,论文审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刊物的选稿和用稿质量,因此责任编辑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论文审读能力。对此,德国现代哲学的高峰——胡塞尔现象学以及以其为基础的哲学解释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方法,我们能深入到论文审读活动本身,看到其在纯粹意识中被建构或显现的本质过程或结构。责任编辑在进行论文审读时,在纯粹意识体验和日常生活体验中进行着的日用而不知的活动,还存在着一些比较难以克服的问题。通过对论文审读活动本质的揭示和反思,将有利于责任编辑以“面向事情本身”的态度去从事论文审读活动,有利于责任编辑真正做好论文审读工作。  相似文献   
558.
伽达默尔解释学是一种关于哲学和文化批判的理论,旨在探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文化作品和文化现象。其现实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化作品和现象,从而更准确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的本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价值观和信仰,并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59.
结合自身既往的研究经验,从史料和理论两方面探讨出版史研究范式的创新。提出新史料是出版史研究范式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研究者可以在常见的整部文献如书信、日记中发现新史料,也可以在报刊、出版史志资料等集成性文献中发现新史料;提出出版制度史和出版心态史可以借鉴新制度主义、存在主义心理学、现象学等理论。结论是,要想范式更有新意,就必然要融合跨学科视域,尽力拓展认知版图,以形成整体性视域,增进对出版史现象的解释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