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6篇
  免费   4篇
教育   2632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爱情诗是《诗经》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是指恋歌以及和婚姻爱情生活相关的诗篇。在此主要以《诗经》中描写男女相思爱慕、征夫思妇情怀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中描写的时空距离为切入点,试图对此类诗歌的创作动因、抒情艺术方式以及抒情艺术特征等问题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2.
周代是我国礼制的开始,在婚俗观方面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本文就从《氓》这一首叙事诗来了解周代先民的婚俗观。分析在这样特定的婚俗观下人物的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73.
西周春秋时期是男女性别角色确定的阶段,"男女有别"被置于"礼"的规定之下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本文通过探讨《诗经》中玉与女性描写的关系,证明了《诗经》中的女性并非完全处于男权话语之下。同时,女性审美的独立性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美学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74.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有单纯水意象和复合水意象之分。在单纯水意象中,江河川流水意象是其主体。人类文明籍水而生,周代文化与水不可分离。通过对《国风》中的江河川流水意象进行分析,可以窥见《诗经》单纯水意象内涵的丰富性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75.
通过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名物,并结合诗文本的解读,可以考察出先秦时期的嫁娶时间(即婚时)并不固定,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习俗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文学即人学,《诗经》不仅是中华先民的"生活史",更是其"心灵史"。以《诗经》中"哀"、"忧"等字作为切入点,以保罗.蒂利希的"焦虑论"作为理论工具,反观《诗经》文本,与先民生活多有契合。只要个体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的非存在时都会产生焦虑感,故以此作为理论来阐释先民"焦虑"的生命意识。在《诗经》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对生存之困顿、意义之虚无的感慨以及对道德的忧虑。  相似文献   
77.
《毛诗》于平帝元始五年立于学官,终王莽之世。《鲁诗》立于学官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员之后。《齐诗》立于学官不迟于昭帝元凤元年。《韩诗》可能是在昭帝始元五年立于学官。学者或以为三家《诗》立于文景之世,或以为立于武帝置五经博士时,或以为三家分派在石渠阁会议之后,以及以为《毛诗》是元始四年立于学官的,都是错误的。文景之时尚无专经博士;武帝置五经博士明确了其顾问团为儒家性质,当时经派意识尚不明晰;石渠阁会议之前三家已经分派,史书叙宣帝增置前博士不数《诗》博士,是因《诗》博士在宣帝增立时无所增立。  相似文献   
78.
《七碗茶》是后代广为熟知的饮茶经典,《七碗茶》从普通文本走向茶诗经典,除了茶诗本体固有的内在精华之外,更为重要的则是后代各类爱茶群体对于《七碗茶》的广泛青睐,开拓了其传播与接受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79.
文章考察了《诗经》中"莫"的语法和语用功能,得出的结论是:"莫"在《诗经》时代其实词的用法仍占主要地位,但已有虚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80.
初步统计,整部《诗经》写到"雨"的约有二十五篇,三十五处。或实写,或比兴,或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或饱含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丰富多姿,为后世诗歌构建出一个"雨"意象的范畴。这些雨意象可大致分为物雨、情雨、修辞之雨三类,依此分析可从中寻出一些《诗经》"雨"意象所代表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