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6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4篇
教育   21019篇
科学研究   1513篇
各国文化   220篇
体育   1139篇
综合类   709篇
文化理论   631篇
信息传播   70439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854篇
  2022年   839篇
  2021年   981篇
  2020年   1039篇
  2019年   869篇
  2018年   632篇
  2017年   1174篇
  2016年   2187篇
  2015年   3418篇
  2014年   7335篇
  2013年   4785篇
  2012年   7849篇
  2011年   7720篇
  2010年   6147篇
  2009年   6256篇
  2008年   7974篇
  2007年   5951篇
  2006年   5289篇
  2005年   5094篇
  2004年   4924篇
  2003年   4649篇
  2002年   3621篇
  2001年   2948篇
  2000年   2377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喻国伟 《柳州师专学报》1996,11(1):71-74,83
面临世纪之交,我国报业将走向何方?在未来的岁月里报纸会不会变成历史垃圾?这些都是报界同仁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新闻报道、经营运作、资金来源等方面对此做了透视和分析,提出了报业走向未来、走向繁荣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2.
刘歆二题     
刘歆一生中的两件大事是争立古文经和依附王莽。刘歆争立古文经是试图用具有原始经典意味的古文经改造腐朽、衰颓的今文经学,挽救刘汉统治的危机,西汉末五德终始说盛行,导致了“家天下”观念的淡薄,刘歆在拯救刘汉统治的努力失败后投向王莽,是合乎逻辑和时代潮流的转变,刘歆在当世并末受到如后世"逆臣贼子"的诅咒。  相似文献   
103.
慎用隐性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4.
通讯员园地     
《军事记者》2006,(5):67-67
李朝新闻作品研讨会举行,重视培养报道人才,群策群力搞好新闻,轮训报道骨干,报道员程传军荣立二等功,人人写稿 个个见报……  相似文献   
105.
吴万里 《新闻三昧》2006,(12):14-14
法制新闻应有相应的连续报道,特别是重大的法制新闻更应有连续报道,这是我读报时的一种想法与要求。如对死刑犯,就该相应地作连续报道,这也是前不久中央有关死刑犯要反复核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所体现的精神。“汉阴特大杀人案”,案犯邱兴华,被陕西省安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新闻发布后,大家认为几乎可作铁定的案子定下了,不做任何其它之想,然而在“判决即将生效的最后一天”,邱兴华递交了上诉状,对判决书中某些议项表示异议,提出上诉,现在陕西省高院刑事审判庭已作出“届时将会在安康开庭审理”的决定。新民晚报11月…  相似文献   
106.
华夏能源报     
《新闻三昧》2006,(7):F0003-F0004
一份“立足能源、面向全国、服务社会”,提供能源行业叔威信息的周三对开八版的彩色大报拥有一支具有36年办报历史的新闻队伍[编按]  相似文献   
107.
《从农民工到“电力官”》这组报道一共4篇,湖北日报从9月6日起连续刊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读者认为:“这是近年来少见的一部切中时弊的好作品,读来解渴、痛快,令人如沐春风。”“这部作品可读性强,表现手法朴实、新颖,有文化含量,有时代气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人生启迪,从政感悟。”  相似文献   
108.
如何判断一组报道是否成功?有两个简单而直观的标准:它是否能口口相传,迅速在社会广泛传播,成为新闻亮点;这个新闻亮点是否能尽可能地放大,让尽可能多的读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对报道的注意力。如果达到这两项要求,报道就会具备社会影响力,最终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109.
虎符小史     
陈根远 《收藏》2006,(8):118-121
概说 虎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示信任证,为国家或地方官府颁授,是中央进行任用官司吏、征调军队和传达命令的重要信物。符主要有虎符和渔符两种。唐宋时尚见个别龟符、牛符、麟符等。符,《说文》所谓“分而相合”者也。完事的各个地方由两半组成,一半在中央,另一关在地方将领和官员处。进行欲发兵,乃遣进行之半符与将领之半符相合,将领方可按指令调动兵马。虎符创用于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窃虎符救赵的故事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10.
子生 《新闻三昧》2006,(12):41-42
作假总盯上“好东西”。市场上如此,新闻界亦如此。本刊上期《权成性数字新闻报道不可小觑》一强调的“权威性数字”,就常有新闻作假光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