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1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纵观中国佛教发展史,可以发现,在唐代高宗、武后及武周时期,佛教弥勒净土信仰和弥陀净土信仰极为盛行。那么,这一时期净土信仰的流行与武则天的政治统治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本文从武则天与净土僧尼的交往、武则天时期的净土造像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武则天时期净土信仰的流行,既是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与武则天的扶持和政治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2.
本文通过对几部重要的汉译弥勒经典内容的分析,并结合有关的造像实例,认为第275窟南、北壁上所绘的佛教故事画是分别借用了释迦牟尼的佛传和本生来表现弥勒的今生传记和前生事迹的,并认为它们也与当时弥勒信仰中的传法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13.
北魏迁都洛阳前后 ,在以龙门石窟为中心的广大区域 ,先后开凿了一批佛教小石窟 ,形成众星拱月的洛阳石窟格局。洛阳北魏小石窟群的造像脱离了云冈石窟造像模范 ,石刻造像所体露的神秘、无畏、健劲被清峻、玄远所取代 ,秣菟罗、犍陀罗风格一变而为中国“褒衣博带”式的“秀骨清像” ,体现着外来艺术中国化、本土化转变过程中的特点。它与龙门石窟一起 ,标志着中国石刻艺术风格的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114.
桂州窑遗址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造像及建筑材料,特别是陶塑佛教造像,包括释迦牟尼像、弟子像、武士像,是目前经考古发掘的窑址出土的最大一批佛教造像,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瑰宝。其中,3号窑的鼎盛当在中唐时期,释迦牟尼佛造像艺术很可能与鉴真有关,停烧当是受唐武宗灭佛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此稿着重分析了泰安北魏太和十八年金铜佛像在青州风格佛教造像形成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之后,讨论了典型青州风格形成时期,广义青州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佛教造像,以及青州地区继续吸收外部因素,和青州风格对外部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16.
青州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多彩的石窟造像、摩崖题刻、寺院造像、刻石造型、碑碣墓志等,文化遗存丰厚,具有重要的旅游审美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云门山的大"寿"字和摩崖石龛佛教造像及驼山摩崖造像群等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我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7.
文章以文化观照下的鱼鸟图式入手,诠释其在汉代画像石中的特别意涵,着重探讨图像在神话观念、生殖崇拜、社会功能中的表现,发掘鱼鸟图像示意表达和写意层次的本质特点,从地域文化角度解读一种特定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8.
根据图像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及其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按照时代顺序、地域分布和艺术风格,将目前保存的佛教造像作品,分为8大类:1.佛教初传时期,形成“河西三样式”;2.剽悍的西北民族塑造出雄浑强健的“后秦风格”;3.北魏早、中、晚期,在复杂的周边环境的熏染下形成三种形态各异的风格;4.东西两魏,既不同于北魏,又两相迥异;5.北周佛像充满着新生政治集团的朝气;6.新一度的大一统,使隋代出现巨佛崇拜;7.大唐由盛转衰,经历四个不同阶段,佛教造像各有千秋;8.宋代俗世化的佛教,使造像艺术充满了人间情趣.  相似文献   
119.
麦积山西魏石窟延续了北魏造像风格特点,有地区多民族政教合一文化因素的积淀和世俗化风格的体现,此外也与乙弗氏葬麦积崖"后期影响"的西魏皇室及出家麦积山的宫女参与相关。  相似文献   
120.
妈祖信仰形成了大量不同时期风格多样的妈祖造像。这些造像,系统地展示了妈祖形象变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溶入了各时代人们对妈祖形象的理解,是造像师们的审美心态和时代审美倾向共同作用的结果,既秉承了中国传统神像造型艺术传统,同时记录了妈祖的造型演变和民众的文化审美理念,成为妈祖信仰文化中重要的艺术文化资产。从妈祖造像语言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中国民间造神的演变过程;从妈祖造像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中国神像造像美学意涵的广大精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