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2篇
教育   57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吴文昭 《文教资料》2007,(10):94-95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以大胆而深刻的描写,打动着读者的心。它讲述一个变态青年的变态心理与生活、他的沉沦经过与最终的自杀。主人公的沉沦是在国家沉沦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人物的沉沦与国家有不可否认的关联;但人物的沉沦主要还是由自身的遭遇与性格造成的,尤其是性的压抑,直接导致了人的沉沦与人性的沉沦。小说的描写,客观上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与反封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故都的秋》寄寓着郁达夫对故都深沉的热爱和对美的执著追求,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审美价值。因此,本文就这篇文章的美学意蕴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较全面地把握文章的美学价值,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3.
自然美、人品美、爱情美在郁达夫小说中是实际存在的,是其小说不能抹杀的魅力之一,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它是小说中一圈美丽的光环,一片独特的风景,成为美的对象,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以自己特有的审美眼光、审美观念,去审视,去评判;也是一个严肃的美学问题,让人们去思考,去认识,去解答。这一点似乎很少有人涉及,笔者想对此探索一下,以便得出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结论。  相似文献   
24.
郁达夫时母亲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爱。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和成年后的命运遭际使他陷入生存困境和精神痛苦。现实中的郁达夫渴望拥有一种温馨的、理想的母爱,反映在其作品中,则是他创造了一个母亲意象世界,建构了灵魂的安居工程,从一而获得自我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25.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有冬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秋。今天,我们携手步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故都秋味”。   (板书课题:故都的秋 郁达夫 )  〔点评:以简洁的导语,引导学生“入境”。〕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 (1)简要地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生 (1):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他的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薄奠》等;他的散文以游记著称…  相似文献   
26.
《当代学生》2011,(10):2
郁达夫,中国作家,诗人。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通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等五门外语。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版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与郭沫若等发起组织创造社。回国后从事新文学创作,主编《创造季刊》《洪水》等文学刊物,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中山大学等  相似文献   
27.
《沉沦》是郁达夫的重要代表作,文中忧郁感伤的情调和病态性欲描写至今仍是一个争议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重视"丑的"美学价值,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事件、性格,塑造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郁达夫是个带有忧郁气质的作家,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到处充斥着这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本文重点探讨了郁达夫小说忧郁风格的成因,分别从他的出生、身体和经济三个方面论述的。  相似文献   
29.
现代文学作家中,在旧体诗创作方面达到了极高成就,普遍受推崇的,应该首推鲁迅与郁达夫。两人的旧体诗无论是思想内容及题材,还是在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迥然不同,然而又殊途同归,极具魅力。  相似文献   
30.
本文结合郁达夫《〈沉沦〉自序》中提到的"解剖"二字,分社会/个体两个层面指出"精神分析"在现代中国文学中所代表的"欲望满足",而"精神"的困扰与创伤以及切入创伤所"解剖/分析"出来的"身体"之病征,又引发了道德层面的纠葛和拷问;在此基础上,将这诸种因素置于民族国家语境以及自叙传小说形式的讨论中,探究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为现代中国道德提供了怎样的开创性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