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家长陈先生反映,孩子的微量元素检查结果显示锌比较低,但陈先生却没有观察到孩子有缺锌的种种表现。陈先生很疑惑,检测结果到底准还是不准?面对质疑,专家表示,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国际上暂无统一检测标准现在有不少家长存在一种误区,喜欢动不动就给小孩的微量元素检测一番,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合格的"家长自然欣喜  相似文献   
22.
回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与太平天国史(下文称太史)研究结下的难解之缘,其中经历可谓酸甜辣、百味杂陈。记得30年前,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生曾说过,太平天国史学史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总结,"太史"研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中国史学研究发的缩影。而我50年的治史生涯,也可以说是近50太史研究发展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23.
陈子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家,读他的发掘现代文学史料的文字,有一种读历史掌故的愉悦,有一份怀旧的感动.现代对于读书人是一个人文自觉的时代.作家们无论是在作品形式上的尝试,还是在内容上的开掘,一出手就是一种风范,一亮相就是一座峰峦.那一批杰出的人物,是如此才华横溢,如此生命力旺盛,真让人有一种不尽文采风流的感觉.读陈先生的<发现的愉悦>,这种感觉再一次被唤起.这固然是因为历史本身的魅力,那些杰出人物的魅力,但陈先生的文字也是一种不尽文采风流.  相似文献   
24.
吴斌 《集邮博览》2008,(5):62-62
在笔者的藏品中,有一枚纪念封,它是台湾邮友陈先生于1993年寄给我的"台北会谈(焦唐会谈)纪念封"。1993年12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先生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先生在台北举行会谈,陈先生抓住此机遇,自制了纪念封,真实地记录下了这段历史。这枚纪念封是用普通航空信封加字而成的,其规格为23cm×10.3cm:正面左上部印有"台北会谈(焦唐会谈)纪念首日封(F.D.C.)"、"两岸民间中介机构:台湾海基会、大陆海协会"、  相似文献   
25.
《生活教育》2008,(1):62-62
在某次中日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艰苦的训练使不少中国学生半途而废;而面对同样的困难,日本学生却全部坚持下来。活动结束后,日本一名带队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的家庭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远远胜过进行天  相似文献   
26.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幼儿教育的先驱。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他的书如《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现在虽然已经记不清数的具体内容了,但他的"活教育"思想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提倡"活教育"是非常先进的,因为当时中国的社会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传统的压抑人才的旧教育并未消灭,许多引进的国外教育理论又没有被国人消化。陈鹤琴  相似文献   
27.
在加拿大的动物王国中,浣熊被人宠坏了,经常跑到居民家里偷吃的。这还不算什么,如果它觉得你家很好,便会在此安家落户,生儿育女,干脆赖着不走了。陈先生刚搬到多伦多不久,就遇到了这种令人头疼的事,以下是陈先生的自述。  相似文献   
28.
刘笑天 《山东教育》2012,(Z2):118-120
二十二年前,柳苏(罗孚)先生写过一篇文章《你一定要看董桥》,反响极佳。所以我决意模仿他的题目,写一篇《一定要看陈之藩》。只是当年柳苏向大陆读者推荐董先生作品时,董桥在内地尚且籍籍无名,柳先生推介之后,董氏大名渐响,迄今已经公认为个  相似文献   
29.
韩士彬 《健身科学》2013,(10):46-46
入秋以来,陈先生一家都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陈先生不但起床后感觉口干舌燥,鼻子也干得厉害;儿子一刷牙就嚷嚷嗓子痒,陈太太更严重,头痛、鼻塞,症状与感冒很像,连嘴唇都干裂了。一问医生才知道,原来一家人都被秋燥击中了。可别小看秋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秋燥是秋天所有不适"肺症状"的统称,秋燥易伤肺,因此秋季的养生要侧重在润燥养肺上。尤其对老人来说,秋季养肺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30.
喂猫婆婆     
这是一个游人不多的公园,却生活着一群猫儿。这些猫儿可能是附近人家丢弃的,也可能是公园里大猫儿的下一代。它们日间躲在阴凉的地方睡觉、嬉戏,晚上便在路旁等着享用它们的晚餐。供应晚餐的是一位老婆婆,她每天晚上准时在公园出现。她一手拿着雨伞(雨天遮雨,晴天当拐杖),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大胶袋,里面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