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姜蕾 《今传媒》2007,(10):8-9
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青年报》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于2006年5月19日正式启动."寻找适合年轻人的行走",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的宗旨."表达最真实的民意",实现百分之百的海选;服务我国旅游事业大局,办成百分之百的社会公益活动,是本活动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2.
鲁颖 《记者摇篮》2004,(3):53-53
青年报的前身一般均为共青团组织的机关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导向作用,同时青年报也影响并伴随着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进入新世纪后。由于政府对报刊政策调整,各地青年报逐步脱离所属的共青团机构而并入报业集团,使青年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各地部分青年报面临划转的局面。对此,青年报如何在剧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成为报人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3.
全面加强媒体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正面报道影响力是上海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也是《青年报》谋求新一轮发展的根本动力。综观《青年报》57年的发展史,一个客观事实是,团属新闻舆论阵地的作用正在减弱,而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这样的变化既有客观因素,也是主动选择的结果。《青年报》曾经是在广大青年特别是学生群体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报纸品牌,其影响在很长时间甚至覆盖了整个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34.
阴差阳错做主持 中学时代我就对媒体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曾在《北京青年报》旗下的《中学时事报》任学生通讯社社长——骆新、那威和许戈辉都是学通社的前辈.我在任期间策划并实施了很多重大选题,如邓小平去世时做的《人民心中的邓小平》和《走进戒毒所》《关于青少年与中国保险业的话题》等在当时都属于独家报道.1998年,我参与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寻找白桦林》,此片获2001年中国彩虹奖(全国对外宣传电视节目中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二等奖.  相似文献   
35.
36.
网络与中学生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楠 《班主任》2004,(8):35-36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作用与影响 《北京青年报》上曾刊登了一篇引人深思的调查结果--《中美孩子上网对比》,其主要内容是: 今年4月1日,本报在《中学生网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调查(多选)表明,中学生上网60.7%是玩游戏,34.1%是找朋友、聊天,29.1%是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是关注体坛动态,27.5%是看新闻,24.9%是发E-MAIL,18.6%是选择软件,5.7%是关注卫生保健信息.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无非是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  相似文献   
37.
陈波 《北京档案》2002,(2):44-45
日前落幕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展,一本名为<本·拉登秘密档案>(法文原名为<以本·拉登之名>,以下简称<档案>)的新著在中东问题纪实文学书籍的排行榜中独占鳌头.值得一提的是,<档案>一书完稿于"9·11事件"数月之前,而其作者已在书中预言,当美国致力于研究反导弹防御系统时,恐怖分子很可能采取传统的方式袭击美国本土.在<档案>中文版问世之际,该书作者、法国恐怖主义国际观察站和当代威胁研究中心主任罗朗贾卡应邀来到中国青年报驻巴黎记者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38.
据2008年2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相似文献   
39.
横戈马上行     
张琳彬 《新读写》2013,(12):15-15
早就听说过堂·吉诃德这么一位与风车可以展开搏杀的人物,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用菜刀、自己磨的刀、双截棍与椰壳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用双截棍砸开了椰壳。文章不才,被方仁工校长点评后登上了《青年报》,点评的标题就是《想起了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40.
在东方卫视“2009华语主持高峰论坛”上.谈到新闻节目主持人时,赵忠祥善不客气地点名陈鲁豫.“我非常不喜欢由鲁豫开创的‘说新闻’风格.这不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台应:有的态度。新闻一定要用‘播’的,庄重、严肃、可信,把新闻节目搞成茶馆说书.那是非常不好的。”(上海青年报6月10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