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清 《青年记者》2016,(10):66-67
春节过后,返乡题材的报道很热,其中关于农村婚恋情况、男青年娶妻难的报道最吸引眼球.比如《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河南等一些地方的乡村,女孩稀缺,大龄剩男密集出现,争夺新娘的范围被扩大.《中国经济周刊》一篇报道说,现在农村男孩太多、女孩太少,面对这么大的刚需,“二流子”变成专职媒人,成了“商务精英”.《人民日报》也报道称,在一些农村,彩礼是拿着秤称的,一般是3斤3两百元大钞,不少当地人表示很无奈.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一些乡村男青年的娶妻形势确实严峻.  相似文献   
22.
七年前的这个时候,2001届应届毕业生小孙在两种选择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中国新闻学专业的最高学府——人大新闻学院的自费研究生,一边是中国青年报的正式编制员工。几个月的痛苦抉择之后,她放弃了深造机会来到中国青年报报到。"主要原因是自费,三年下来得3万块,想想还是算了,再说中青报的工作机会很不错。"七年后的今天,住着宽敞的房子,开着私家车上下班的小孙无悔当年的选择。"我们那个时候找工作相比现在的大学生要容易很多,我们班上同学大都一人手里握着几个offer,大家为选哪个而为难,也有很多同学选择深造,那时觉得学历越高就越是精英。"  相似文献   
23.
中国青年报近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办公室文秘?》的文章,从大学生志愿者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大学生的服务志愿与当地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4.
8月初,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提出,从明年起所有公办高中禁止办复读班.他指出,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进行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短短几句话,掀起了轩然大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8%的人认为禁令无法遏制公办高中办复读班.  相似文献   
25.
观察上海的发行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资本结构、多重渠道网络的发行体系,其中有竞争也有互补,有单一渠道也有复合渠道,形成了多种资本结构并存、共同发展的发行市场。本文对目前的发行情况进行调研,剖析了《青年报》这支新近崛起的发行力量的发行策略与模式等,对上海发行格局的走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6.
《新闻三昧》2008,(1):31-31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H股挂牌上市.这时,距离它接受国泰君安的上市辅导已经过去了整整40个月.2001年5月28日,注册资金1.01亿元的北青传媒成立,相继被注入北京青年报的广告、发行和印刷、纸张等业务.尽管随后的IPO进程一度陷入停顿,北京青年报依然最终成为内地传媒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家.  相似文献   
27.
传媒     
《新闻通讯》2008,(1):63-63
全国报业创新与发展峰会在宁波开幕;《大众消费报》、《青海青年报》被查处;《川商》元旦面世;“今晚传媒”获41大类商标注册证;京城首家“地铁报”诞生。  相似文献   
28.
由于公共政策天生的"公共性",媒体表达天生的"公众性",使得两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如此,但两者的和谐并不是天生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效果,媒体表达的与之联系、影响大小常常应了那句话:焉知祸福.对于刚刚将公共政策承认为公共政策,而不是只靠行政命令了事的中国行政管理来说,对于刚刚将媒体表达看作为公众服务的新闻传媒业来说,一切都在尝试着向前走,一切都还在路上.  相似文献   
29.
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招聘启事,承诺"新闻评论部主任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评论记者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并提出了"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四不问".  相似文献   
30.
张天蔚 《今传媒》2007,(9):47-48
2006年12月23日至26日,《北京青年报》"每日评论"版在"评论员观察"的栏目下,连续刊发了由该报4位评论员撰写的《"狩猎是一种保护措施"?--关于狩猎权拍卖的追访》等基层考察报告.在报纸评论版上刊发由评论员撰写的考察报告,在国内报业堪称首例,得到报社领导高度肯定,也得到北京报业同仁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