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3篇
教育   908篇
科学研究   15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本文以数字图书馆为例,从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入手,分析了现行的网络信息法规和著作权法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适用性问题,指出了现行著作权制度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适应性,提出了我国著作权法制建设应以效率为导向的观点,采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和授权要约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著作权制度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建设、数据处理、版权保护、存档与备份等角度,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水印及其在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数字水印的概念,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中对数字水印技术的特殊要求,典型的数字水印算法。提出一种利用数字水印的数字作品版权保护协议。该协议可为版权人提供版权所有的证据,并能确定作品的每一个拷贝的来源,从而达到阻止非法拷贝的目的,实现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4.
版权的争取、让渡与公众信息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资源的开放存取,是作者在商业出版者垄断学术出版市场背景下主体意识的觉醒。通过对版权的争取、让渡而保留部分版权来促进学术交流,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众的学术信息权利。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行公共借阅权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蓓 《图书馆杂志》2004,23(1):7-9,43
本文从公共借阅权的基本定义和发展过程出发,着重探讨了实施公共借阅权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实施公共借阅权中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笔者对公共借阅权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问题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物复制权的中外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比较方法,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美国、欧盟、中国等关于数字出版物复制权的立法(法律、法规、、条例、文件)进行了横向比较、纵向追溯和分析、研究,在借鉴西方立法的基础上,从作品数字化、暂时复制、复制权的权利限制和例外三方面提出了我国数字出版物复制权立法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版权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图书馆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在著作权问题上的理念、权利与行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我国著作权保护的总体形势,强调了图书馆活动对待著作权的基本理念,概述了国外图书馆界在著作权博弈过程中采取的立场和行动,提出了中国图书馆界在著作权问题上可以和应该行使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have changed consumer behavior and the ways in which companies conduct their business. Social and digital marketing offer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to organizations through lower costs, improved brand awareness and increased sales. However, significant challenges exist from negative electronic word-of-mouth as well as intrusive and irritating online brand presence. This article brings together the collective insight from several leading experts on issues relating to digital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The experts’ perspectives offer a detailed narrative on key aspects of this important topic as well as perspectives on more specific issues inclu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gmented reality marketing, digital content management, mobile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B2B marketing,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and ethical issues therein. This research offers a significant and timely contribution to both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form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here we highlight the limitations with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utline the research gaps and develop the questions and propositions that can help advance knowledge within the domain of digital and social marke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