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1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教育   23339篇
科学研究   1976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444篇
综合类   1195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6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064篇
  2014年   2392篇
  2013年   2033篇
  2012年   3321篇
  2011年   2885篇
  2010年   1933篇
  2009年   1751篇
  2008年   1780篇
  2007年   2054篇
  2006年   1681篇
  2005年   1315篇
  2004年   1026篇
  2003年   918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finds of the 13th–16th century from the Tuscan sites of Germagnana and Gambassi in Valdelsa—FI, was studied by different physic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SEM–EDS, ICP,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XRD, XRF, TG-DTA)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clarify the production methodology and the pre-industrial glass manufacture technology. The studied samples are mainly non-vitreous finds as production waste, refractory materials, crucibles and raw materials; also vitreous finds as frits, skims, glasses (glass masses, glass working waste and finished products) have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obtained petrographic and physico-chemical data strongly suggest that both Gambassi and Germagnana glass manufactures were strictly connected with the sources of vitrifiable materials, situated in Tuscan sand quarries. In particular a comparison between sands from the neighbouring quarries and appropriate finds of the two archaeological sites evidences that the employed vitrifiable materials possibly belong to La Casina La Cava resort. The archaeologica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a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stratigraphic position, was compared and verified with the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examined finds of Germagnana and Gambassi sites based on their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方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外语学习方式倾向的调查研究,并以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个体差异如性别、外语水平等对学生学习方式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多种外语学习方式,外语成绩优、差学生6种学习方式均无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听觉学习,女生比男生更喜欢视觉学习。据此提出外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调整和扩展多种学习风格以促进教与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交互式教学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交互式教学模式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国外采用自主和交互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一些成功事例 ,为我国外语教学在培养外语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精读课,作为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习方法和教材的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精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银杏(Gimkgo biloba)又名白果树,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毒性成分和有效成分,银杏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促进了银杏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技术的研究。我国银杏制剂研究开发在经历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后已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This article questions some popular cultural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everyday discourse. It claims that such discourse is in fact richly metaphorical and that,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metaphor, we fictionalise ourselves as we talk. Because literary writing has dominated our culture and curriculum, English teachers have not been encouraged to explore an aspect of language that is at the core of how we think and behave.  相似文献   
7.
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阅读理解的具体特征,并给出了解题之法。  相似文献   
8.
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少华  侯曼 《体育科研》2004,25(6):35-39
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现有的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发展状况进行概述,显示:人们对人体组成成份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检测仪器和设备的迅速发展而进一步深入,测量结果也越来越精确。  相似文献   
9.
高住低训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确切了解运动员在高住低训过程中身体成分的变化,本研究将14名大学生分为:高住低训组(HiLo组)和高住对照组(Hi c组),每组7人,每天低压低氧(2500m模拟高度)暴露12小时。HiLo组每天在常压常氧环境下进行一次3000m跑训练;Hi c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实验为期4周。结果表明,高住低训组体重、体脂重量和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P<0 05),其他指标稍有降低,但变化不明显(P>0 05)。高住对照组体重、体脂重量、体脂百分比明显下降(P<0 05),其他指标几乎没有变化。模拟高住低训组和高住对照组体重明显降低,瘦体重和肌肉重量无明显变化,而体脂重量和体脂百分比明显降低,说明体重的降低是体脂重量降低的结果。本实验采用的高住模型对蛋白分解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机体却选择性利用脂肪供能。而2500m间歇低氧暴露结合训练具有轻微的促蛋白分解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该文依据教育学相关理论,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尝试将网络资源与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策略整合,从教学过程着手整合了多维信息处理、立体信息呈现、整体语篇解析、全息动态反馈等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进一步拓展教学思路,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报刊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