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402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81.
历史上活跃在我国北方的兄弟民族,尽管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经历与历史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趋向,即一旦兴起之后,总是由北向南,不断汲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华文化传统,表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向心运动。忽必烈以前的北方各民族包括北狄、内迁的匈奴人、拓跋、鲜卑、羯、氐、羌、沙陀、女真、契丹等族都是如此,忽必烈则是一位承先启后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882.
针对Google Earth的广阔应用前景,从插件GEPlugin的特性谈起,介绍了一种基于GEPlugin的二次开发方式,并给予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883.
韩义 《科技广场》2010,(5):81-86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将越来越向互联网靠拢,当然三维可视化也不例外.在WebOS有一天最终取代单机版操作系统的时候,三维可视化必须为其在互联网的发展中找到突破口.本文简述全球走向网络化的大趋势,同时以WebGL和Google 03D为例介绍三维图形走向网络的最前沿技术动态及简单开发,并同时给出笔者对Web3D发展的一些思考和观点.  相似文献   
884.
百度、Google、Sogou三种图像搜索引擎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图像搜索的几种途径,然后针对百度、Google、Sogou这三种常用的图像搜索引擎进行了用户界面设计、高级检索功能的比较,并通过实际测试分析了它们的检索数量、检索用时、查准率。  相似文献   
885.
综合性学术搜索引擎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选择了四种当前国外典型的可免费使用的综合性学术搜索引擎Google Scholar、Scir-us、BASE、Athenus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自的特色,对比了它们的资源覆盖范围、检索功能和检索效果,提出了当前这类学术搜索引擎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的学术质量问题、检索结果的归并与去重问题、相关性排序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图书情报机构、用户和资源供应商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6.
以《图书情报知识》1998-2004年间发表的1087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别对该刊载文量、引文量、引文语种、引用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刊的特色,同时指出应进一步提高引文数量和高质量基金论文比例,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87.
姚翔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2):103-111
本研究以美国排名前十教育学院2009年至2019年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例,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知识整合度对其在WoS索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的作用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知识整合度对学者在WoS索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高被引数量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即高跨学科知识整合度带来高产量和高影响力。本研究认为,提升以扩展学科跨度和广度为要点的跨学科研究整合能力是提高青年学者科研产出与效果的重要策略。同时,也要从组织层面进行优化,打破学科壁垒,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需求逻辑建构跨学科研究组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计体系,保障跨学科人才供给。  相似文献   
888.
Open data is becoming ubiquitous as governments, companies, and even individuals have the option to offer more or less unrestricted access to their non-sensitive data. The benefits of open data, such as accessibility and transparency, have motivated and enabled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in both academia and industry. However, each open data only offers a single perspective, and its potential inherent limitations (e.g., demographic biases) may lead to poor decisions and misjudg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reate and use multiple digital lenses empowered by open data, including census data (macro lens), search logs (meso lens), and social data (micro lens), to investigate general real-world events. To reveal the unique angles and perspectives brought by each open lens, we summarize and compare the underpinning open data from eleven dimensions, such as utility, data volume, dynamic variability, and demographic fairness. Then, we propose an easy-to-use and generalized open data driven framework, which automatically retrieves multi-source data, extracts features, and trains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for the event specified by answering what, when, and where questions. With low labor efforts, the framework’s generalization and automation capabilities guarantee an instant investigation of general events and phenomena, such as disasters, sports events,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We also conduct two case studies, i.e.,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Great American Eclipse (see Appendix), to demonstrate it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at different time granular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