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96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的实效性和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是否受体育项目、刺激材料、遮蔽方式的影响。研究方法: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中反应时、准确率、注视次数为大效应,注视时间、注视频率为中效应,且大、中效应稳定的。反应时、准确率、注视次数、注视时间、注视频率的效果量在不同体育项目、不同刺激材料、不同遮蔽方式上存在差异。结论: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其大、中效应的存在与专家认知优势有密切的关系;体育项目、刺激材料、遮蔽方式是知觉预测领域专家-新手研究范式的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对健身竞走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分析,以证实健身竞走是一项能够综合走与跑步优势的运动项目。方法: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普通人完成健身竞走、普通健身走和跑步的运动学、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在常速还是快速时,健身竞走与普通健身走在步长、步速、步频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健身竞走更容易达到较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运动强度,并且各关节的地面反作用力均非常显著小于常速跑步。结论:健身竞走有利于实现高效的健身效果,并且受伤的可能性小于跑步,是一项非常安全的运动项目,应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23.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把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综合起来考量,结合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对近代高等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思想、事件等,将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期(1840年-1912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期(1927年-193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进而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各个阶段的背景、概貌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又从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等方面对各阶段的发展概貌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到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保持好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等启示。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从中找寻经验规律,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
摘要:心血管疾病(CVD)一直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死因。由于CVD等慢性疾病对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有必要开展生活方式干预项目以控制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美国的重要慢病干预项目—HELPS治疗型生活方式改变(TLC)项目对减少CVD危险因素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有效性。方法:140位大学教职工参加为期12周的HELPS TLC项目,干预前后用配对t检验对其体重、BMI、腰围(WC)、6分钟步行距离(6MWD)、空腹血脂和血糖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干预后6MWD显著增加,总胆固醇(TC)和WC显著下降。对“高危”参与者进一步分析显示:BMI(-1.5±0.5,-3.9%)、TC(- 22.8±4.0,-9.0%)、LDL(- 14.1±4.9,9.3%)和血糖(-6.9±2.2,-6.1%)均显著下降;男性腰围(-4.5±0.8,-10%)显著减小,女性未见显著改变(-1.5±0.5,-4.0%)。此外,体重的变化与TC(r=0.43)、LDL(r=0.35)和血糖(r=0.44)的变化均显著相关。结论:参加12周的生活方式干预项目可以使CVD危险因素减少,特别是在CVD“高危”个体中。HELPS TLC项目的远期效果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5.
摘要:以4个美国经典进攻战术体系为研究案例,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实地考察法对美国经典进攻战术体系形成的必然性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我国篮球教练员构建进攻战术体系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竞争基因是美国篮球运动发源和发展的基础,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激烈频繁的赛事、高等教育及多元化哲学思想的影响、Scouting技术和篮球规则的改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美国篮球进攻战术体系的形成成为必然。我国应借鉴美国大学篮球的成功因素,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6.
摘要: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引入社会学视角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专家的认同。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发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主体单一性、手段行政化和政治倾向性强,凸显出高等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缺乏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的问题,造成高等体育教育资源配置成本最大化和社会效应的最小化问题较多。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高等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高等体育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滞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缓慢、高等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民办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等问题。据此,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提出了构建多主体推动高等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的发展模式、多元化高等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资金投入的保障体系、高等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大学城体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发展模式的新时代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策略,旨在服务新时代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7.
摘要:在哲学层面,以传统射箭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开设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本体论、过程论以及文化安全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力求透过现象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是当前传统射箭回归高校的基本出发点;传统射箭的发展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与人类对它的认知和需求息息相关;最后,传统射箭也是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传统射箭发展的哲学思考给予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以良好启示,即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保护传统体育自身文化安全,汲取异质体育文化的积极要素,才能在全球体育文化大融合的潮流中实现中国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8.
摘要: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模式的转换,以及参与家庭体育教育群体的社会阶层结构,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体育教育投入和家庭体育教育理念这两个独特的研究视角来观察我国正处于成型过程中的社会阶层结构,为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我国的体育教育分层在城市家庭中正在悄悄发生。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惯例是通过文化教育的投入来实现其低阶层向高阶层的跃进,而我国当前社会所发生的城市家庭教育事实却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家庭体育教育的投入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所重视,并且在家庭教育投入上,中上阶层比社会底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高级别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培训;在家庭体育教育理念上,中上阶层的家庭更愿意选择体育的协作手段来促进子女的社会化和引导子女高尚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9.
摘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学术期刊编辑的选题策划,进而影响到编辑传播行为的导向。研究试图为编辑传播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体育学术期刊的传播导向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以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体育学)为例,阐述了该课题指南从体育改革与发展、体育与健康促进、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法学、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传播学等领域对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选题策划的借鉴价值及其传播行为的导向价值。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在传播实践中,应注重参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力求提升选题策划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体育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美誉度。该研究有助于学者与编者更精准地把握好研究方向与选题方向,进一步繁荣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30.
摘要:为了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锻炼功效、发挥中小学踢毽子活动的育人功能,以及科学探索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个体在学习踢毽子动作时的典型动作特征。采用现代动作学科知识理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体育育人的操作手段。梳理文献资料得出U6—14阶段健康个体典型的动作发展特征,即U6—7阶段的学习运用自我、U8—9阶段的基本动作过程学习、U10—11阶段的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以及U12—14阶段的基本动作技术向专门动作技术过渡。录像观察得出踢毽子活动的动作发展序列特征,即,整体发展序列的5个阶段和4个部位发展序列的不同阶段发展特征。案例教学实验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中关于踢毽子课程设置的客观性,得出U6—7阶段和U10—11阶段踢毽子课程设置难度大。本文揭示了儿童、青少年踢毽子动作的学习与掌握不仅依赖于直接教学,更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体现儿童、青少年对特定运动项目的学习特征是自然发展的,而不应是学习与训练促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