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曹高明 《科技广场》2013,(7):134-137
微博营销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是企业实施营销的必然选择。实施微博营销,必须在符合企业实际、符合市场实情的前提下制定恰当的微博营销策略,即微博的构建、内容的选择、策略的整合及效果的评估。此外,微博营销的市场风险不容忽视,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引导,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以虚拟咨询团队为主导构建微博社区,应用微博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开展知识协同服务,提出基于微博的图书馆虚拟咨询团队知识协同服务模式,并对模式的流程和实施进行阐述,以期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3.
调研国内通过新浪认证的高校图书馆微博,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图书馆微博的粉丝数与博文数、博文更新频率,关注数与博文数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利用微博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及发布各类新闻、资源信息等方面,各图书馆微博侧重点存在差异;评论和转发量高的博文话题,基本都集中于图书馆新闻、馆内重要通知、讲座展览信息以及美文美图分享、读者互动等方面.该文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发挥微博在信息服务中的效用,还应制定图书馆微博管理制度、加大微博的营销宣传力度、增强微博内容的吸引力,并充分发挥微博的互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娟  陈文婷 《科技广场》2012,(9):162-165
作为Web2.0的产物,微博既是有史以来最简易的信息发布工具,也是有史以来最高效的信息传播工具。新浪微博自2009年8月14日开启中国微博大幕,在吸引海量受众的同时,也引起包括出版机构在内的各大商业机构的关注及使用。本文以读客图书新浪官方微博为研究个案,在考察其微博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设方案,为国内图书出版机构微博营销提出值得借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兼具了传播力、话语权、时效性、透明度的新兴媒体——微博,在崇尚校务公开、依法治校的现代高校场域,深值研究与重视。不论是直接和宣传工作打交道的高校具体相关部门,还是需要和学生实时互动的教师(辅导员),理应将微博“为我所用”,服务好师生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易班微博是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易班的一项应用,正在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在上海市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易班微博对大学生和辅导员的功能表现,认为通过师生相互关注、使用网络语言、开发多功能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来提升师生对易班微博平台的黏合度,促进师生之间深入互动,实现师生间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识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微博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了规模巨大的使用人群,使得微博在成为一个天然的口碑传播平台的同时,衍生出了不可忽视的营销价值。随着"微"营销时代的来临,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微"营销的价值,利用好"微"营销。  相似文献   
18.
微博信息生命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微博产生的海量数据也具有相应的生命周期。以3个微博热门话题数据为分析对象,将评论数作为微博信息生命周期的表征量,分析微博信息生命周期的特征、分布类型、半衰期等。发现微博信息生命周期有负指数型、平缓型、爆发型和锯齿型4种类型,其类型特征与微博活跃度无关,并且微博信息不具有特定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9.
微博是随着Web 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每条信息长度有限且支持多媒体的出版。论文从微博的含义和特性入手,探讨微博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微博与高校课堂教学整合的具体策略,针对具体策略做了相关实验和报告,实验数据旨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随机抽取部分用户及其关注对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共链关系建立社会网络结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并辅以聚类分析方法对该样本进行整体网络分析、内部子结构分析和角色位置分析,进而从微博关注数据中挖掘用户关注对象的分布及对象间的关联性,并对改进目前的微博关注推荐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