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教育   3336篇
科学研究   541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219篇
综合类   213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4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81.
以地理新课改为切入点,采取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与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地理师范生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地理专业思想不明确。同时存在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不强,教学实践能力较弱,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不够等诸多问题。为此,师范院校应通过大学课程内容改革、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以及创建大学与中学对接培训平台等方式培养师范生的素质,同时师范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及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2.
当前,贵州新生代农民工在生存方面,以"非正规"和"弹性"就业为主,行业分布呈"两升一稳"的态势,职业的"内在性流动"增强,人均工资性收入呈"偏低"状态,群体内部贫富分化程度较大,人均月生活消费支出突破千元,实现了从"温饱"向初级"小康"的转变;在发展方面,面临着复杂而多元化的困境,表现为劳动就业与生存需求的双重压力、理想预期与现实发展的巨大反差、法律公正与暴力自卫的尴尬局面、二元心理与观念畸变的社会失范等。  相似文献   
183.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重写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文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葛兆光先生关于思想史写法的讨论,可为重写文学批评史提供启示。罗宗强先生关于"中国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亦可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和重写文学批评史提供借鉴。重写文学批评史和重建中国文学理论,应重视新材料之采集和研究,作者以为:今日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其可作为研究之新材料,并足以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创新的,是学者不曾重视的少数民族文学理论资料和边省地方文献中的文论材料。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更值得重视的是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作品中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4.
刘玉连  周芳苓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110-113,117
从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出发,旨在揭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贵州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相互关系,并着重探讨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调查发现,从态度评价看,两者之间呈现出彼此"肯定"的心态,但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对立情绪"和"排斥心理";从矛盾冲突看,主要表现为双方之间的不协调、不信任、相互排斥乃至口角之争、暴力对抗等关系;从社会原因看,主要由于利益冲突明显、政策歧视严重、"二元心理"突出和社会互动有限。由此,提出了四条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5.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关系密切,其批判性和开放性为反中心、关注边缘的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阅读的、修辞学的、边缘研究的理论资源。女性主义批评实质是对传统男性中心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误读"。新历史主义以文本论对抗真实论、以修辞论反对模仿说、以解构论反对客观论、以新历史代替旧历史,都有解构主义修辞性误读理论的痕迹。同时,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中的"他者"观念对后殖民主义文论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6.
新时期以来,捷克籍文学大师昆德拉的一系列小说作品和文论著作在中国内地获得广泛译介,并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译介者与研究者对昆德拉的介绍与评论、新时期中国译介昆德拉的背景、昆德拉对新时期中国作家的影响,可以发现,昆德拉在新时期中国译介的意义体现在中外思想、文学、文化交流等各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7.
This article sketches 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culture-cognition relations that I present in my recent book,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Ideas: Papua New Guinea Studies. Taking an historical approach, I focus on the reproduction and alteration of representational forms for number and the functions that representational forms serve in collective practices in and out of school. My key argument is that,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goal-directed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in collective practices in daily life, people unwittingly reproduce and alter representational forms and the functions that these forms serve. The process leads to 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in form-function relations in communities over historical time.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is process and its role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ideas, I report selected findings from research conducted in 1978, 1980 and 2001 in Oksapmin communities; I focus on historical shifts in the forms and functions of the Oksapmin body part counting system over time. I then update that body of research with a sketch of a recent 2014 follow-up study. I close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utility of my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cognition relations in other communities and on cognitive domains other than mathematics.  相似文献   
188.
An examination of recruitment materials and interviews with personnel involved in the employment of teacher educators to positions in university-based New Zealand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TE) courses reveals three constructions of teacher educator as academic worker: the professional expert, the dually qualified, and the traditional academic. However, this study’s analysis shows how these constructions allow universities to pursue a bifurcated approach for the employment of teacher educators, an approach that maintains binaries with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hinders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Furthermore, as the spectre of a major cultural shift in the provision of New Zealand ITE aris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rofessional expert and traditional academic constructions of teacher educator might serve the scope of work required of postgraduate ITE going forth is questioned.  相似文献   
189.
《继承者》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主要描写了人类祖先尼安德特尔人的生活及其和更有智慧的"新人"之间的接触和冲突,从而对人类的文明继承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中的六大过程,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对小说选段进行分析,得出小说文字背后暗含的深层含义,即作者威廉·戈尔丁对人类文明继承的批判性态度。  相似文献   
190.
苏童是少数几个尤其擅长写女性的男性作家。他对女性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把握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非常自然。他笔下的女性一改过往的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相反的,大多都阴暗猥琐、粗俗野蛮、善于妒忌,非常具有特色,成为中国当代女性小说的独有景观。苏童的几个从女性视角描写的女主人公具有很多的共同特征,他将这些女性称为“颂莲”式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