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806篇
科学研究   38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对语块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它的理论优势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但其具体的使用模式及教学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检验并完善。研究表明,学生的口语水平和语块使用频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交际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会随着双方对语块的熟练使用程度而有所不同。同时,虽然交际者的会话中基本上包含了不同功能的语块,但其侧重程度和分布情况不均衡。因此,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语块使用意识、功能意识,并把握好语块使用中灵活性和容忍度的统一,以提高语块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2.
在现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日语副词“かなリ”、“相当”、“ずいぶん”“だいぶ”在运用上的异同.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地道地使用这些类义副词进行更好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作为一种比兴用法出现频率很高,意象万千,内涵极为丰富:以“月”喻人品行高洁;用“月”寄寓人世变迁;靠“月”暗示思愁别绪等等。对历朝历代诗词中“月”的比兴用法的梳理和辨析,为我们正确读解古诗词中的“月”、以及在文学创作中准确把握“月”的比兴内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4.
《水浒传》中并列连词有“并、和、与、共、同、及”等六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78%强,而“共、同、及”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45.
云计算是基于多种技术的商业计算模型,将是21世纪的一种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特点、实现机制、提供的服务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6.
考察美国国会图书馆关于软件保存的最新行政立法,旨在透析美国禁止规避技术措施例外制度如何平衡软件作品版权人与图书馆、档案馆或博物馆等负有公共服务使命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分析利益攸关方在立法质证环节的博弈焦点,解读该立法文本的逻辑结构,可知在法定情形下,图书馆等机构规避软件作品之上的技术保护措施系非侵权使用.该项立法体...  相似文献   
47.
数字图书馆是综合运用多方面高新技术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有关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结构、内容、用户使用记录三方面的应用,对三方面的挖掘方法、步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汇文文献系统LibSys2.0与LibSys3.0期刊子系统功能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优劣势,并对其软件设计开发提出了建议,旨在使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功能更符合图书馆工作要求,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9.
提出一个结合本体论及通用个人资料的个性化推荐模式。首先以网络分类服务作为本体论来解释用户的网络浏览行为,以此挖掘用户的偏好;其次,利用Web使用挖掘技术过滤多余的浏览记录,增强个性化的准确度;最后,利用本体论的层次结构特点,从用户偏好类别中挖掘其潜在偏好,产生符合用户特征的通用个人资料。  相似文献   
50.
本文针对大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程度不同,各专业所要求掌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侧重点不同的现状,根据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精神实质,提出一“‘1或X’+Y”的课程体系,并就教学改革和实验环节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