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120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以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为例,探究其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指导该类期刊更合理地使用微信平台。【方法】 采用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以34个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为例,对其微信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长期的调查与分析,并通过“清博指数”等软件获取数据。【结果】 当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平台建设比例为73.5%,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认证与推送数量有限、内容与编辑趋于格式化、结构与功能参差不齐、用户体验的忽视与误区等困境。【结论】 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在其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适应多元化的媒介环境,在平台运营管理、内容编辑推送、结构功能完善、用户思维建立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2.
长尾理论与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尾理论对数字期刊产品的影响和作用,为科技期刊提供更具有互联网时代意义的定位思路和发展策略。【方法】 分析长尾理论作用于科技期刊的条件与效应,探索长尾理论修正期刊评价二八定律的作用,提出重视长尾策略的期刊定位思路,并概括因此带来的启示。【结果】 数字化科技期刊具备长尾形成所需要的前提条件;长尾理论对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的观念具有修正作用;长尾理论的细分市场思路可以为期刊定位提供导向作用。【结论】 长尾理论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差异化期刊定位、媒体融合和互联网思维、按需出版和服务、营销模式更新等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究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内容运营中的规律性因素,为科技期刊有效开发社交平台、提升推送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基于大样本调查的方法,利用内容分析、统计研究等社会科学方法,考察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服务的整体状况、推送文章的内容特色。【结果】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内容类型相对固定,专业性色彩较浓;但推送服务总体上不活跃。利用纸刊内容的比例与推送服务的活跃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科技期刊开展推送服务、提升传播力的前提是信息的持续供给。而纸刊刊载的研究成果及其合理转化,恰是维系推送内容运营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总结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地学类核心期刊的发展需求,为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刊载文章发布、文章阅读体验、特色消息发布方面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多数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按时将当期文章目次及摘要等基本信息快速推送给读者,为读者提供较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推出专题文章、高被引文章、与期刊专业特色相符的科技消息等富有专业特色的内容;3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没有发布任何内容,形同虚设。4种期刊实现了摘要式浅阅读与全文深阅读的顺利过渡;18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体验度较低。13种期刊发布了出版计划、写作技巧、学术发展动态等专业特色消息,但多数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只是进行简单维护,较少推送信息。【结论】 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仍处在搭建与简单应用的初级层次,在办刊模式转变、多期刊协同、平台宣传力度等方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5.
[目的/意义]旨在实现图书馆室内精确定位,指引读者更快找到所需资源,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方法/过程]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结合蓝牙硬件设备iBeacon及HTML5页面,实现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室内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结果/结论]读者通过使用室内定位服务可更好地寻找到周边的优质图书资源,并且对图书馆的楼层布局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基于蓝牙设备的图书馆室内定位成本低、准确度高,读者更有意愿主动通过它去了解图书馆的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66.
介绍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情况,以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为例,论述如何利用多种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空间、日志、微博、动态、好友圈、群组、图片、视频等功能模块对图书馆信息知识资源进行推广展示、存储记录、广泛交流和共同分享,通过交互信息阅读、挖掘有价值的网络性知识,使读者利用学科社交网络平台得到即时、方便、高效、快捷的受助、自助及互助式信息服务和知识获取,从而实现基于社交媒体的学科信息交互阅读和知识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67.
林泽斐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6):138-142
通过对当前图书馆采用的室内定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认为与传统图书馆室内定位手段相比,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接口开发的二维码馆内定位系统在定位精度、成本和互动性上具有独特优势。从应用实践的角度入手,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馆内二维码定位系统运作流程,并阐述其关键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意义]微信群内部会话交流过程存在着复杂的网络结构,探究微信群内部网络结构特征并划分成员角色对研究微信群中信息传播及成员角色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虚拟社区理论和会话分析理论为基础,以真实微信群内部的会话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成员活跃度划分微信群成员角色类型,基于成员相互回应行为与共同回应行为设计成员关联强度算法并构建会话交流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其静态结构特征及动态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微信群内部成员角色及地位具有差异性,会话交流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性态势;微信群会话交流网络符合六度分割理论,具有小世界效应的特征;微信群会话交流网络具有动态演化性且核心成员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9.
窦云莲  李昊青  张鹏  王斌 《现代情报》2018,38(11):33-38
[目的/意义]旨在从舆情生态视角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的治理对策,从而为我国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微信政治谣言的传播特点,并从舆情生态视角剖析治理微信政治谣言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微信政治谣言生态治理的主要对策。[结论/结果]微信政治谣言的生态治理,要充分把握微信政治谣言的特点与演化规律,加强人防与技防的深度融合,从"主体—信息—环境"整体上推进微信舆情生态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首先借鉴拉斯韦尔的5W模式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的组成要素和过程,其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的层级和相互关系,将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为表象层、中间层和根本原因层。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