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3547篇
科学研究   21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9篇
综合类   25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产品是工业设计的主要思维对象,又是工业设计的概念、方法的载体,产品构成不是设计单方面解决的问题,是需要通过设计、制造技术、管理的集成,产品构成的概念是非线形的并行工程,是一个整体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52.
经济性原则在语用中不仅表现为说话者“语量的缩减”,而又体现为语义“信息量的扩充”。经济性原则在语用中的重要体现形式有:省略、预设、寓义、歧义、语调等。  相似文献   
53.
范德安 《天中学刊》2007,22(4):35-37
从事实层面分析,暴力行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打击性暴力和强制性暴力。从规范角度分析,暴力行为的学理类型依据不同标准可划分为显性暴力与隐性暴力、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对人暴力与对物暴力、定罪暴力与量刑暴力、惟一性暴力与选择性暴力、独立构罪暴力与非独立构罪暴力。  相似文献   
54.
民间文学是优秀文学遗产中最宝贵的文学之一,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在古代已发生了自身的“前史”,五四以来文学先驱们也把视角放在民众身上,有强烈的平民意识,但只是从启蒙角度来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并没有真正从文学史角度把握民间文学。解放以来,在毛泽东的民间文艺指导下开展新民歌运动,从民间寻找文化资源,但其中隐含新文学界的文学想象。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浪潮的推动下,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从史的角度对民间文学与民间有新的认识,但他竭力从民间文学中挖掘出来的也只是民间文学的“隐形结构”。因而,新文学史研究视镜中存在民间缺失,应呼吁对民间文学“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分析了生活形式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美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表现在生活形式不但是家族相似的背景,而且是语言游戏的落脚地,还是意义判断的标准。生活形式具有实践性、不可穷尽性和语言性的特点,而美的本质观正是在其中得以消解。维氏对美的本质观的消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国语言美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6.
在远程网络教程编制中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利用 Internet进行远程教育的日渐深入 ,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高师《公共心理学》网上教程为例 ,从信息的组织结构、内容的表现、支持自主学习的策略等几方面 ,探讨了在远程网络教程编制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我们利用“表格法”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向量的概率分布律,这种方法直观明了,不易漏项,而且一次可以求出多个随机向量函数的概率分布律.  相似文献   
58.
浅谈语法隐喻及其实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振彬 《培训与研究》2005,22(5):99-101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指出,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语法隐喻方式有助于意义的有效识解,有利于认知效果的获得,它增强了语篇的语义联系和关联度。  相似文献   
59.
我们生活在一个传播的世界里,一方面接受着来自各种各样渠道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一方面又以各种方式传播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传播的行为是伴随着人类而诞生的,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从人类传播活动的初始便从未停止过。而传播效果作为传播学极其关键的一环,对它的研究可以说与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一样长。作为表现人类精神世界美的艺术,其发展自然离不开传播,离不开专属于艺术的传播效果的研究。本文以传播效果的理论为基础,按照艺术传播活动的构成因素,从宏观上把握艺术的传播属性,着重分析研究艺术传播效果的诸理论、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影响艺术传播效果的内外在因素,以期能提高艺术的传播效果、加强艺术传播学研究和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60.
针对传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就如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采取多种模式并存,开展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