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教育   7366篇
科学研究   1136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743篇
综合类   658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2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689篇
  2013年   976篇
  2012年   872篇
  2011年   853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771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483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开放存取: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放存取是一种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文章分析了开放存取出版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实现模式等,并就开放存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52.
试析Open Access对大学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芬 《图书馆论坛》2006,26(3):84-86,109
主要介绍作为学术资源开放传播新模式的开放获取运动内容,并针对大学图书馆的资源采购、馆藏建设、服务以及角色定位,讨论开放获取运动对大学图书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分众分类:网络时代的新型信息分类法(编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构建的要求日趋突出,主要研究了一种与传统分类体系截然不同的分众分类体系,分别对这一全新分类体系的思想来源、主要机制及其主要功能加以阐述,并分析了其未来在知识管理方面可行的企业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大世界悖理与小世界现象——情报交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大世界悖理与小世界现象的涵义及其实验研究和基本内容,指出了它们对情报学和网络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图书情报学与传播学理论交叉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研近十几年传播学与图书情报学交叉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对传播学与图书情报学的学科比较研究、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6.
网络时代科学信息传播与利用的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鸣 《图书馆杂志》2004,23(1):17-19
简述和分析了网络时代科学信息传播的三种模式,并指出读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来更好地获取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57.
传播图景中的制度——由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为 ,在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 ,对制度层面的论述是单向和不充分的 ,需要给予补充。第二部分对审视传播媒介与制度系统关系的各种理论视角做了归纳和解释。第三部分提出传播现象的制度分析框架 ,并以舆论的形成为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传播制度对于传播媒介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并通过制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以“去魅”的解释。  相似文献   
58.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re increasingly called upon to us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address problematic processe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reports a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 focused on a university conflict of interest (COI) policy as an example of how scholars can engage theory to improve ongoing policy processes. The project team included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nd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staff who designed, implemented, and evaluated the mixed-methods project guided by structurating activity theory. Baseline survey results were used to design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 Results of the follow-up survey indicate that resear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some aspect of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project (i.e. attending a policy café, using the redesigned website, or reading the new Quick Reference Guide)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policy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and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COI policy than researchers who had not engaged with process improvement efforts. We off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results for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59.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ociety has resulted in the exponential growth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thus creating a gap between those who use ICTs and those who do not; he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term “digital divide” in the 1990s. One of the milestones of South Africa’s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a policy that charts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up until 2030, is to ensure that high-speed broadband internet is universally available at competitive prices. Notwith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ICTs in public libraries, the provision of such is still taking place on a limited scale in South Afric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ICTs in public libraries in South Africa as a tool in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It also examines the inequalities in access and use and suggests ways in which ICTs may be used to reduce the digital divide.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adopted. In order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tool in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there is a need to standardize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with regard to the digital divide.  相似文献   
60.
研究中文学术论文用户使用模式有助于分析使用规律,为应用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八个学科被CSSCI或CSCD收录的61本开放获取期刊发表于2014—2015年的学术论文为样本,以期刊官网和信息集成平台上的使用数据为来源,采用Usage Metrics的方法,从用户平台偏好和用户兴趣偏好两方面比较中文学术论文的用户使用模式。研究发现:①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平台偏好存在差异。一是从学科视角看,用户整体上倾向于使用期刊官网而不是信息集成平台获取所需论文,而社会科学的信息集成平台篇均下载次数均大于自然科学。二是从期刊视角看,社会科学用户比自然科学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信息集成平台获取所需论文;与信息集成平台相比,期刊官网的用户下载数据呈现更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期刊官网下载次数与信息集成平台下载次数整体上的相关性较低。②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兴趣偏好存在差异。每本期刊官网和信息集成平台下载次数前20%的学术论文的Jaccard相似系数较低;在所列举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中,期刊官网与信息集成平台的用户关注主题不同。图7。表5。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