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6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浅谈武术运动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方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考验。高等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培养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诸方面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本丈就高等职业学校中武术运动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武术运动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2.
高职学生素质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生源情况较为复杂,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等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给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通过对近三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必须结合本专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将人文素质教育置于先导地位,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培养方向,方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3.
论大学生公民素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大学生公民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出发、在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不能满足和谐社会的需要的基础上, 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4.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中的个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个性教育的分析,指出并分析了实施个性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且论述了在高等教育中实施个性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个性化人才应注意的重要环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列举了小学生存在的三方面的心理问题,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措施,以优化小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6.
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和农民素质的状况,思考了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从整合地方职教资源,创建农村职教资源体系;确立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及各类人才;建立政府买单学院培养新农村技术人才的新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7.
在多民族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必须注重研究少数民族心理与国家法律制度的对接与转化。本着重研究云南景颇族心理素质,探索其与我国法律协调发展的道路,提出要制定适合景颇族地区的法律调整机制与重视法律在景颇族心理素质,探索其与我国法律协调发展的道路,提出要制定适合景颇族地区屿重视法律在景颇族地区普及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8.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高考命题的改革本着“三个有助于”的原则,充分挖掘考生的潜能,题目转向应用型和能力型,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重在检测考生的综合素质。力图通过高考,既要能考查出考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基本水平,又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测量出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已有的和潜在的学习能力。本文就高中数学总复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9.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针对教育对象与教育现状,探究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味,以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0.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现状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的现状也未能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继续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发挥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的功能,应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合乎实际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