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孔雀东南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诗记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其语言平易易懂,思想价值复杂深刻,历代研究者曾多次对此作品进行解读。本文从悲剧成因、作品主题、思想价值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62.
作为一个试行的“语言文字规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还存在一些瑕疵:(1)收词缺乏现代意识。(2)解释力度不够.(3)选字原则把握不够到位.(4)编排方法不便查检.  相似文献   
63.
近代白话文献俗语词贵州方言诂证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白话文献中的一些俗语词,现代字典、辞书往往由于无古训可据或不明其作为方言俗语的确切含义,或失收,或释义难以到位.但贵州方言存活着的一些近代俗语词,却可资佐证,而得出其确诂.本文列举了十五条俗词语,利用贵州方言来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64.
《三国演义》的人的形象刻画具有定型化的模式的特点,但作在使人物性格“定型”并呈线性稳定发展趋势时,人物个性的发展空间仍充满张力,仍为读深深喜爱。其获得永久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内在叙事层面有所变化,人物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反讽性、模糊性及价值观的错位等,在主体叙述的深层次上显示出对“定型化”模式的解构。同时,与作“经典”式地运用对比、虚笔、细节、道具等诸多叙事手法,使定型了的人物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和审美效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65.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人工智能研究的就是怎样利用机器模仿人脑从事推理规划、设计、思考、学习等思维活动,解决迄今认为需要由专家才能处理好的复杂问题.通俗一点说,就是用计算机来表示和执行人类的智能活动,其目标是利用各种自动化机器或智能机器,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某些"机器思维",或脑力劳动自动化.  相似文献   
66.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67.
《释名》是声训的集大成之作。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以"穿凿附会"、"唯心主义"来评价它,且被视为作用不大之书。那么今天在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在汉语词源学获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很有必要站在语言学而不是语文学的立场上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语言学建构。  相似文献   
68.
作为科学心理学历史上的第一种样态,冯特心理学是包容的与综合的,而不只是科学主义的,它包含客观与主观、元素与整体、说明与理解、逻辑与直觉等对立倾向于一身,形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思想体系,预示了心理学日后发展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69.
简·奥斯丁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了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傲慢与偏见》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分析与研究,深入探讨了奥斯丁的小题材创作"以小见大"、"以细见广"、"以小寓讽"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0.
任何承载自身文化的语言在最基本的层面上 ,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语境 ,而语境作为一种独立自足的结构 ,具有最基本的阐释功能。“汉语语境与西方美学”讲述的是汉语语境中的西方美学 ,即汉语语境如何“转述”西方美学 ,西方美学在汉语语境中的“遭遇”,以及两种独立的语境相遇时所形成的阐释学意义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