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76篇
科学研究   76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01.
文章在回顾中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剖析高等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演变规律,总结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观。现实中应遵循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逻辑,形塑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应有样态:教育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教育结构与功能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样性、教育系统应具有自适应与自调节能力。从生态平衡视角,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宏观上通过发展系统多样的结构与功能、建立健全导向适应的生态性机制,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适应性,微观上聚焦高校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面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找准生态位、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102.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思维的新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新范式,其引领下的教学变革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而融合的发展。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教学以“五育间性”为根基,遵循由“渗透”到“互联”、至“互育”、达“合育”的认识逻辑,由“源”及“流”地推动五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渐进融合。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勾勒融合育人的应然框架,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强化融合育人的有力支撑,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提升融合育人的实践品质,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实现融合育人的深度覆盖等举措打造五育融合式教学体系,可以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  相似文献   
103.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从投入、环境、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了科技服务业指标体系,采用2012—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GRA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CRITIC权重法构建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指数,探究科技服务业三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助推效应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各指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的关联性较强,科技服务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助推作用;科技服务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不断增强,同时综合助推效应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投入助推效应指数高度吻合,且投入助推效应指数是促进综合助推效应指数正向增长的核心指标,环境助推效应指数和产出助推效应指数是综合助推效应指数保持稳定变化的基础性指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业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应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4.
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单元,具有鉴往开来的思想引领功能。高校开设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是坚持政治建校的根本要求,办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课程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历史,领悟党的伟大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干事创业热情,砥砺意志品质,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5.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以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为立论。研究认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首要任务,其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追求表现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途径更加通畅;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加丰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展示国家软实力的平台更加宽广”等方面,并提出“聚焦提升为国争光能力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围绕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紧扣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路径予以理论回应和实践施策。  相似文献   
106.
    在国际技术掣肘加剧和国内创新人才供需失衡的现实背景下,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中国情境,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梳理了中国1996—2019年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政策方向。研究发现: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政策力度逐年加大,并经历了“统包统揽-高度集中-主导”三个阶段的政策演变,呈现出线性沉降、区域分化、融合推进、初形集成的形式特征,以及集中于创新价值链中后端、多元不饱和、统分联动却高度自由裁量、开放的形式化的内容特征,在前瞻性、协同性、引导性、规范性、功能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培养对象的识别不准与结构失衡、政策工具效率损失、组织保障逆向失配及考评结果二维异化等问题。对此,未来政策的优化,需转变重术轻学的观念,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和供给型政策的供应,并辅之以规范和约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保护性或兜底性需求型政策;推动政府职能由主导向引导转变。本文补充了现有相关研究对全局定量分析、中国情境考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7.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多措并举扩大高职教育规模,高职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提高国民素质、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对于适应多样性学习者需要、促进就业和实现包容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全纳教育视角阐释高职大规模扩招的现实背景、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提出高职院校要回归职业教育本质,抓住国家就业优先战略和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机遇,积极落实扩招计划任务,并以此为契机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档案工作在新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服务工作,确立服务意识,做好精品档案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强化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是基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9.
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做到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托,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推动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大力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与时俱进,加大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10.
论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以培养理性头脑,塑造高尚人格;具备相当的传统文化素质和世界文化素质;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掌握一定的文科技术;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为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与自然科学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深入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