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722篇
科学研究   16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48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lthough it is evident that technolog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resulting in the expansion of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firms, despite this discernible trend, the substantial body of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is based mainly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y.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issue by examining the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 newly-industrializing country, Taiwan being a prime example, and its connection with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We begin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n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based upon which we propos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apted from Dunning’s eclectic paradigm. In doing so, we set out to develop arguments based not only on the reasons why cross-strait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may be undertaken by Taiwane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firms, but also the likely patterns of their R&D portfolios across the strait. Drawing on an origi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rm-level interviews, the paper presents and discusses empirical data on the cross-strait R&D deployment of Taiwanese IT firms. It then goes a stage further, using the ‘smiling curve’, to put forward a ‘holistic’ view of the cross-border innovation network in the IT hardware industry,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at cross-strait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means to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相似文献   
62.
美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和2006年,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先后两次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现状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问卷评估。评估内容涉及明确承诺、专业提供、组织架构、外部资金、大学对师资的投入、国际学生和学生项目等六个维度。评估报告总结了高度活跃的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策略选择,为活跃度低的研究型大学的工作改善提供了建议与借鉴。其评估指标具有以下特点:遵循分类指导的原则;内容指向学校的组织策略;体现了品质与绩效兼容并蓄的价值取向及对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改善功能。对我国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的构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3.
制约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规模的大小,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等综合水平的体现.如何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是很多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在分析制约留学生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探索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与同行期刊交流参考。以英文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JMSA)为例,从聘请外籍主编开启双主编办刊、外籍主编在促进期刊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显著变化等方面阐述了外籍主编对提升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作用。自双主编办刊以来,《JMSA》国际稿件的质量和比例、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显著提升。实践表明,聘请支持期刊发展且具有高影响力外籍主编、充分发挥外籍主编引领作用,能够快速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大大加快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5.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同时,银行的发展又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在认识商业银行产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究其发展规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总结出国际化、业务趋同化、基层化、电子银行发展迅速、个人银行业务与中间业务比重提升等6个特点,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预测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集团化、虚拟化、垄断逐步弱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66.
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出路:走向国际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柏福 《编辑学报》2011,23(3):236-237
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是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出路。从定位国际化、稿源国际化、审稿国际化、读者国际化及英文编辑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办好英文版期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公司纷纷采取国际化战略逐步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参与国际竞争。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万向集团和吉利集团的国际化历程与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国际化N因素蛛网模型对这两家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进行测量,最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这两家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8.
刘丽 《科教文汇》2011,(24):14-14,23
在国际化背景下,国际化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如何在国际化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成为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9.
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厦门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笔者对200名厦门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很满意,他们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比较局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咨询渠道不畅;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社会关注度不够;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国际化意识淡薄。因此,笔者提出相应建议:学校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学生应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争做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70.
阐述了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中职英语教师应起到培养国际技能人才的重要角色.分析了由于现代化的进程和自身职业特点,中职英语教师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国际化职业氛围建立、职业英语课程准备、实践、考核和反思等5个方面实施中职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