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4篇
教育   1855篇
科学研究   40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8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本文从深层次揭示了专业教材体系设立的基本依据 ,论述了专业教材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阐述了当前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对教材体系发展的重大影响 ,提出了专业教材体系创新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62.
明代后期通俗小说的编辑出版方面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一、编辑出版小说选集,体现出精选性特点;二、一书再版异版纷呈,体现出版本多样性特点;三、编辑出版图省时赚钱,体现出同书多名的特点;四、编辑出版注重“名牌效应”,体现出伪托名牌的特点,从对以上特点的描述和说明中可以见出一些具有学,献学意义的一般规律或理论质素,基主要内容是:编辑出版上的精选性特点与小说的商品化有密切关系;通俗小说的编辑出版中体现着优胜劣汰的普遍性现象;通俗小说的编辑出版表现着浓厚的商业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63.
本文主要使用资料分析法对中、美两国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些主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起始时间严重地滞后;培养对象只集中在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级人才.这必将失去了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和降低整体的国民素质.此外,在以英才教育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格式化、标准化和超常的认同已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逆向思想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即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学生的实用技能的培养也缺少创造的因素.本文对如何培养创造能力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实施正确的教育,将保保护儿童天真纯朴的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进一步挖掘儿童的思维潜能,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65.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崇尚以知识为本,以能力为辅。为了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本文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应授学生以“法”的观点,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正确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6.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面临着加强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分析现在医学类的大学生在学习理工科课程(本文以《医用电子技术》《医用设备学》《信号与系统》等为例)中经常提问的问题着手,就如何提高知识的系统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展开的。从学生年龄共有的特点出发,分析创造性在教学中可以展开,然后给出在教学中如何展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制度与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高等教育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其创新的显力,还有其绵延不绝的创新潜力。本文从制度与观念等维度对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支撑德国大学创新力的独特理念和推动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动力网络与制度保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8.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交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受众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广告创意传播面临巨大挑战,在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广告创意使得广告传播取得理想效果,是论文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9.
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快乐、欲望、利益等同幸福密切相关,但不等于幸福。幸福问题作为哲学问题就是要询问做人的根据,人的根据在自身,社会本性规定了幸福本性。幸福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合作方式,内在地要求乐人之乐的他者立场。追求幸福就是要追问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在于寻求美好的事物,在实践理性上建立人与人之间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在创造性给予中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70.
论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生社会实践指培养单位对在校研究生组织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生社会实践中,把研究生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和机制、突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科研特色、实行多种形式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等是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