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61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教育   16229篇
科学研究   4219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871篇
综合类   129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256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824篇
  2019年   670篇
  2018年   523篇
  2017年   598篇
  2016年   653篇
  2015年   775篇
  2014年   1683篇
  2013年   2436篇
  2012年   2162篇
  2011年   2159篇
  2010年   1493篇
  2009年   1284篇
  2008年   1476篇
  2007年   1768篇
  2006年   1569篇
  2005年   1343篇
  2004年   1058篇
  2003年   950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is review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use in literacy research of Lave and Wenger's (1991) construct of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LPP), a view of learning as participation by which newcomers adopt a group's ways, moving from periphery to the center of a practice. From a search through 10 literacy-relevant journals from 1991 to the present, we purposively selected 20 pieces that relied centrally on LPP and analyzed these for ways in which practice and apprenticeship were instantiated. Regarding practice, we inquired about legitimacy and engagement; regarding apprenticeship, we asked about the deployment of experts' attention and the cost of newcomers' mistakes. Using the benefit of the 20+ years since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our critique offers six principles to evaluate researchers' use of LPP and community of practice as constructs to describe learners' experience, and summarizes how some of our 20 studies made felicitous use of the constructs and others less so.  相似文献   
992.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ree types of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the insider–outsider continuum: outsider research, (insider's) outsider research, and insider research. It examines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insider–outsider distinction with reference to categories such as researcher, students, classroom context, contribution, control of condition, quality criteria,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and example of research.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nsider–outsider perspective can serve as a means of building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e i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that will help language teacher practitioner–researchers to situate their work within a wide variety of research types.  相似文献   
993.
王文平  刘云  何颖  谭龙 《科研管理》2015,36(3):127-137
基于中国学者在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电子电气工程、数学、医学、神经科学、物理学等6个重要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分别将国际合作论文和非国际合作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论文跨学科研究程度的测度指标,评价国际科技合作对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影响程度及中国与世界跨学科研究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国际合作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但国际合作推动跨学科研究的程度受研究领域的影响,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程度较高;国际合作论文的跨学科研究程度逐渐提高;中国在多个研究领域的跨学科程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94.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绩效考核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海燕 《科研管理》2015,36(1):54-62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家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而高校是国家创新能力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研究主体之一,因此,高校的创新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水平。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水平不一,并且对于团队创新绩效考核的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往往是简单的根据学科带头人的水平,科研骨干人数,申请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等级来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于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简单通过增加科研投资额度及高新招聘高端创新人才来提高。忽略了创新环境、创新气氛、创新沟通等方面的提升,没有根据创新团队的特点、创新团队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本文将高等院校创新能力考核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创新团队的特点及国内外管理方法相关文献的查阅,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选用PDCA循环法作为论文理论分析方法,论文结合PDCA循环法分析高校创新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高校创新绩效考核及PDCA循环理论研究予以完善。并将应用PDCA循环法找到影响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论文选取北京某高校团队创新能力绩效考核管理进行实证研究,运用PDCA循环法对该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考核,PDCA循环找到该高校创新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因果图分析法进行进一步的剖析,找到创新团队创新绩效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对于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对该文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内部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进行创新能力水平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法后创新能力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检验可以看出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创新绩效考核对于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水平是有帮助的。最后,提出对于高校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与措施。根据文献及实践分析提出目前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四点措施,即:创新课题选择,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与环境建设。综上所述,本文提供了高校创新绩效考核管理的新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由于全国高校创新侧重点不同,存在该方法考核时考虑不到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进行量化分析,找出该方法在同类问题应用中存在问题,这是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95.
目前,公立科研机构的人事管理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薪俸待遇按照职务高低和职级大小进行分配,行政官员主导着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专家教授兼行政职务和学术职务于一身,学术的权威性与认可度遭遇行政干预的肢解与破坏。因此,公立科研机构人事制度变革的关键是破解人事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从思想观念、收入分配、评价制度、人才激励等方面建构符合科研机构现状的人才使用和培养制度,实现人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6.
从知识创新与知识整合的关系入手论述知识整合是实现知识创新的关键环节,揭示知识整合是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集体理性态势体现的内涵,并从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团队的组织结构和团队的知识创新运行模式等方面剖析高校科研团队的特征。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整合任务、知识整合所需知识、知识整合参与人角色和知识整合模式等方面论述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特征,最终从知识整合目标、知识整合过程、主体之间的知识整合关系、主体参与团队知识整合的意愿等方面论述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内涵。  相似文献   
997.
美国联邦科研机构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现有的关于美国联邦科研机构总体治理、专项问题治理(特别是技术转移的治理)等各类型研究机构治理状况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国内的研究未能反映美国联邦科研机构发展变化的最新趋势;对美国联邦科研机构公私合营特征的研究还很缺乏;还未建立起分析美国联邦科研机构治理的有效框架,现有研究较为零散;美国联邦科研机构与中国科研机构的比较研究以及对中国的启示分析还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998.
农业转基因技术现已发展成为农业科研领域的核心技术,有效地缓解了国家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和人口问题,然而,近来一些关于转基因作物存在风险性、具有毒性的研究报道为转基因作物的研发蒙上了一层阴影。据数据分析,我国已没有拒绝转基因的资本,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综述农业转基因作物发展、食用安全评价对策的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以国内高校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高校基础研究和高科技研究领域中取得较大影响力的原始性创新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选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四个原始性创新案例,通过对这四个案例的剖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形势下国内高校原始性创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归纳总结了三个层面的七个要素对原始性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个人层面(海外背景与职位荣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长期的知识积累),团队层面(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方法与环境和跨学科团队合作)和制度层面(合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主题班会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沟通能力等均有显著提升。课题组通过实践调研、访谈、观看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从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主题班会的模式选择、主题班会如何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