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教育   2745篇
科学研究   124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21篇
综合类   39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信息需求作为个体的一种匮乏状态,它能引起个体的信息寻求活动,是信息寻求行为的驱动力。通过调查中小学教师,从信息需求产生的原因、目的、类型三个维度,对不同信息交互风格教师的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同信息交互风格教师的信息需求不同,有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2.
高职学生偏差行为是值得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职学生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高职学生的自我控制、归因方式、参与度对其偏差行为有显著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33.
考察三个广受关注的社会事件个案,从情境空间的视角对群体性利他行为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究。发现情景空间的制度化程度是解释群体性利他行为的关键因素;在特定的情境空间中,施暴者的负面标定、受害者的"嵌空间"身份、制度化角色的干预以及旁观者的人口特征等因素都是抑制或催发群体性利他行为的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134.
泉州出境旅游发展较早,出境旅游流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各个发展阶段,泉州出境旅游流的空间行为模式与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有所不同。文章对泉州出境旅游者及业内人士进行抽样调查,探讨泉州出境旅游流的空间行为模式,并根据分析提出优化泉州未来出境旅游空间行为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5.
BackgroundSchool based, peer-to-peer sexual harm is under-researched despite its prevalence and adverse effects on young people across the globe. Understanding barriers to victim disclosure and peer reporting might help towards the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of young people.ObjectiveThis study explores dual perspectives of young people and educational staff about school-specific environmental barriers to 1) young people’s disclosure of sexual harm experienced, and 2) young people’s reporting of sexual harm on behalf of others.Participants and setting: Participants include 59 young people aged 13–21 and 58 educational staff, drawn from seven schools across four local authorities in England whom formed part of a wider study on harmful sexual behavior and safety in schools.MethodsFocus groups were carried out with young people and education staff. The sessions were thematically analysed and focused on barriers to disclosure within the school context.ResultsPeer groups set powerful ‘rules’ that influence the ability and willingness of young people to report sexual harm. Some school responses for addressing sexual harm are sub-optimal and sexual harm is not adequately prioritised. Some schools appear to struggle to manage more subtle forms of sexual harm compared with more recognized forms of violence and abuse.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sexual harm is so prevalent that it is ‘normalised’, and therefore under-reported. This resigned acceptance to sexual harm consequently shapes young people’s disclosures.ConclusionsSchool systems of responding to sexual harm require strengthening to increase feelings of safety and empowerment of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136.
传媒环境学派一直将传播媒介视为考量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将《非诚勿扰》节目中出现的“作秀”、“缺乏真实性”和“言语粗俗”等问题置于传媒环境学视域下进行考察,能发现该节目出现失范行为的本质原因在于电视媒介本身,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已广泛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户对所提供个人数据的隐私关注一直存在,但却依然持续使用社交网络,需要解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方法/过程]运用社会影响理论,通过解析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隐私成本(即隐私关注)和隐私收益(即行为诱导:人际关系管理,自我展示,主观规范),建立隐私权衡模型,分析用户的隐私权衡行为,寻找隐私关注困扰下用户持续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结果/结论]用户提供个人数据并持续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并非是忽略了隐私关注,而是行为诱导(包括人际关系管理和自我展示)的正面影响超过隐私关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意义]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移动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过程]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3个因素通过传播意愿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39.
阮挺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1):1328-1336
20世纪以来化学污染物导致的人类健康危害日益突出,数以万计的高生产量化学品伴随着生产和使用进入环境介质,给环境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提出了若干新的科学问题。文章介绍了发现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方向设立的背景和科学意义,讨论了判别新型有机污染物分子结构、环境行为特征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预测、疑似目标/非目标分析、效应导向分析方法框架的技术思路和优势。对于新型有机污染物识别、行为和效应的深入探索,将为引领学科方向发展、完善化学品风险评估标准、揭示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和健康危害机制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0.
森林体验教育活动对城市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对激发公众环境意识、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于城市公众的影响意义重大。北京市率先引入森林体验教育理念,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体验教育活动。本文基于心流理论及其他文献,构建了森林体验教育活动对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以北京为例调查了676位参与活动的公众,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参与动机(活动前)、活动体验(活动中)对环境负责任行为(活动后)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活动体验对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是显著且正向的,并且是参与动机和环境负责任行为之间关系的完全中介变量。这一结论说明了森林体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活动效果和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类似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