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北洋"最初是一个地域概念。1861年,清政府根据地域管辖范围,设立南、北洋通商大臣。1870—1895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被人们称为北洋势力,"北洋"成为李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使用一些地图和图片,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但是在现实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对读图总是不得要领。笔者自1999年4月以来,一直在多媒体教室为政史专业的学生和五年制实验大专班的学生上历史课,发现借助Powerpoint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当地图、图片、图表、示意图等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大银幕上动起来时,以往枯燥的读图活动变成了十分惬意、轻松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13.
北洋时期美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时期大批美国银行进入中国,美国在华银行业迅速发展。其活动除了基本的存贷款和汇兑业务,还有发行纸币,扶植美国在华企业,参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活动和进行非法投机业务等。美国在华银行具有特权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两面性,利用各种特权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其商业性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这一时期美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现代人物研究会、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全国首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于4月23至26日,在河南安阳师范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浙江社会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一历史  相似文献   
15.
张华腾 《历史档案》1998,(4):132-133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1905年10月),清政府不惜巨资,调动数万名新军在直隶河间会操.这次会操是晚清军事改革成就的一次展示,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次大检阅,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国新旧约法与蔡锷的认同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两部具有宪法性质的约法--旧约法和新约法.旧约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新约法即<中华民国约法>.作为缔造中华民国的功臣,被誉为"一位干练而有学者风度的湖南籍将领"[1]的蔡锷,更多地认同了新约法.他对新约法的认同,主要是基于对国情的认识.本文通过考察他对民国新旧约法的态度,更好地认识民初社会和民初宪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西方的议会民主制被移植到中国,先是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地方设立咨议局,作为将来中国议会、地方议会的基础。继之中华民国建立,变更政体,由帝制而共和,议会民主制得到确立。但议会民主制在中国实行未久便彻底失败,议会被国人唾弃。对这一历史现象,资产阶级学者曾作了一些研究,先后出版了几部专著,如顾敦镖的《中国议会史》、吴宗慈的《中华民国宪法史》、谢振民的《中华民国立法史》、杨幼炯的《中国近代立法史》等。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虽然是肤浅的,但保存了不少资料,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受教条主义和“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对议会讳莫如深,谈不上研究,即使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一些著作和文章,也都立足于批。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研究回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对近代议会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19.
辛亥以后的袁世凯与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腾 《历史档案》2003,2(3):107-111
袁世凯与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要人物,清末尤其是维新变法时期两人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戴逸的《戊戌年袁世凯告密真相及袁和维新派的关系》、张华腾的《康、袁交往与戊戌维新政治格局》、杨天石的《康有为的联满倒袁计划》等文章中均有阐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