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我国居民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体育休闲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伴随社会阶层结构的日益变化,体育休闲活动方式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层差异性特征。针对于此,根据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我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社会空间结构、体育休闲的技术方式和社会方式的差异性特点、以及阶层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和阐释,全面揭示出我国体育休闲方式的社会阶层差异。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体操由于其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受到广大女同学的欢迎,而编排在艺术体操竞赛与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试就艺术体操编排的依据、基本要素及程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及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本文对运动技能教学进行了再度审视,强调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价值,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并努力构建运动技能教学的新技术理性,以更好实现运动技能教学目标,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新课程教改中"教学惯习"的反思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学校积极开展,围绕<课标>进行的教改研究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对体育教学影响因素的研究.但遗憾的是教改中仍有一些问题令人难解.为此,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被人普遍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学惯习",从其内核、生成、作用等方面着手,对体育新课程教改中"教学惯习"的影响进行了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优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是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的现状,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完善全阶段贯通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融合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实施全方位、立体化、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对乐山师范学院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因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为乐山师范学院开展体育活动以及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入实施,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作为培养体育专业教师的主要基地一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系科,必须有与新体育课标准相一致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为此本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和建议,供专业体育教学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仙鹤门一麒麟门段为例,从体验旅游角度对南京明外郭的景观进行设计,提出应凸显明外郭本体,将南京明外郭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作为重要体验元素,打造明文化体验主题,建设文化休闲廊道,使游客获得快乐和难忘的体验,从而提高旅游质量和明外郭的知名度、文化性与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足球率先开辟了中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但是中国职业足球面临的重重困难使得其发展举步维艰,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深层次矛盾的激化,是行政管理模式和商业化运作模式长期碰撞积累的必然结果。本文对我国职业足球现行运作体制从经济学角度给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文化生态学”理论在体育休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休闲时代的来临,作为休闲内容之一的体育休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纵览我国体育休闲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对体育休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理论思考很有必要,为体育休闲研究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整合研究路径也势在必行.为此,文章对构建科学的体育休闲研究方法论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理性思考,同时,对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体育休闲所表现出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