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3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二程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们借助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重建新的儒学形态——理学,其中《论语》尤为他们所重视和推崇,并成为二程经学解释学的根基。对于《论语》的解释,二程提出了异于前儒的解释原则、方法,这些方法为后来洛学弟子以及朱熹等人所继承,成为中国古代后期《论语》解释的基本方法。可以说,二程对《论语》的解释具有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M·路易·达美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抒情诗人,生平不详。他这首抒情诗《蟋蟀》(翻译成汉文时被译成了散文形式,但仍能感受到浓浓的诗意。)成功地模仿了拉封丹的寓言形式,让家庭的温馨重新浮现在法国诗歌海面上,引人驻足观看、深思。1857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相似文献   
13.
汉代《诗经》解释学与阴阳气论哲学、感应哲学密不可分。以汉儒解释《旱麓》《灵台》二诗诗句时所言君王"德及鸟兽鱼鳖"为例,其意义与《吕氏春秋》中言商汤"德及禽兽"而"网开一面"不同,非指君王某一具体行为惠及鸟兽,而是指在天地人同具阴阳之气的基础上,君王之德与自然之气同类相感,在此意义上泽及鸟兽鱼鳖。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一反传统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区分在场和在场者二者纯一性之二重性的寂静之音,人应合语言之说而道说,诗是人之纯粹所说。海德格尔认为,语言规定着解释学关联,解释是带来存在真理之音信和消息的展示。海德格尔的解释学在根本上有别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如果说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是方法论的,那么,海德格尔意义的解释学则是存在论的。狄尔泰的解释是对生命体验的表达的解释,海德格尔的解释学意义则是存在消息的带来和保存。加达默尔的解释强调对神的消息的翻译,而海德格尔则强调对存在真理的倾听。  相似文献   
15.
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历史线索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三种范式: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批判理论的研究范式和解释学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大致的厘定和评价,试图展示该领域理论形态和研究策略的整体景观。同时,就各自理论话语所处的特定语境作简单的分析,并倡导各自间不应是相互对峙与攻讦,而是要彼此间抱宽容和理解态度,不是苛求于整合而是要寻求互补。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解释学——被理解为解释的理论——所研究的一些问题,也是认知科学要回答的。人的理解的性质、我们获取和组织知识的方式、语言和记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意识和无意识知识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构建起解释学和认知科学之间的交叉平台。尽管解释学绝大多数时候和自然科学是相对的,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明显的通路,使得解释学可以有助于认知科学,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杨明 《中学教育》2011,8(1):67-69
伽达默尔认为理解并不是重建而是调解。他强调,对于认知主体而言,其"偏见"在理解活动中是促发理解主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对于当前教师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保持开放态度,在对话中发生视域交融,并实现对真理的揭示。  相似文献   
18.
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阐释为我国改革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理解”的视域出发,教师评价目标应定位于促进教师自我筹划并达成主体间的理解共识,评价内容应侧重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评价过程应是主体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师生课外对话有其不同于师生课堂对话的解释学意蕴。首先,师生课外对话不仅在对话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方面不同于师生课堂对话,而且在对话对象上也有所不同。前者少受甚至不受限制,而后者则针对个别学生或少部分学生。其次,在师生课外对话之"课前或课后师生由于学习、生活等方面而进行的平等交流"之涵义下,"伪对话"是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与价值的。第三,师生课外对话必须在拥有自己的对话域和对话自我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对话中的理解、共识与分享、精神建构,乃至塑造与创新自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