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6330篇
科学研究   37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431篇
综合类   50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634篇
  2006年   627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530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结合西方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大学英语教改指导思想,阐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学英语教改中之利弊.  相似文献   
102.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教育技术、教学技能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让全体学生从容地应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3.
提高师范生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高职高专师范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要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为重点,区别教育技术培养能力与信息技术培养,克服课程中的技术化倾向。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建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沙汀被公认为典型的地域小说作家。本从巴蜀地域呈现的角度,梳理了沙汀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探索,凸现了不同区域经历中,巴蜀地域化在其整体思想资源的存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当中 ,张君劢是少数几位直接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人物之一。张的近代化构想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构等多方面。张始终把近代意识的养成即人的近代化视为国家近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但缺少对于社会根本改造的应有关注。张在主观上力求探寻一条既不同于英美式的又不同于苏联式的“第三条”近代化道路 ,实际上并未越出英美式的近代化模式。张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种英美式的资产阶级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6.
现代汉语完句的语用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完句成分是依附于由实词构成的句干、使静态句干实现为动态句子所具有的句级功能性成分.在语用上,汉语句子层级性构造的外围是语境,它是必不可少的"完句背景";语气的完句作用也不可或缺,各类句调的完句作用强弱可以排列为祈使>感叹>疑问>陈述,和言语行为的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高中小学各科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主导作用,担当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08.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网络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否则,将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颈瓶。本文就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9.
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代表作《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与很强的自传成分连在一起的东西。她将自己的经历、对传统道德因素的深刻洞察以及当时广泛流传的新思想统统融入到了女主人公麦琪身上。作品中不仅保留传统的一面,同时也不乏许多现代元素。  相似文献   
110.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基石。它内在地规范着中华民族的心理习惯与行为模式、思维运行方式,是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仪礼》作为礼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其意义在于制定和遵守礼节,使个体的行为有章可循,使群体关系和谐融洽。研究《仪礼》对于现代社会也具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历史学考古学角度、内容角度以及其教育思想角度等方面来阐述《仪礼》,并对它与现代仪礼制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