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53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939篇
教育   187100篇
科学研究   17304篇
各国文化   4774篇
体育   13897篇
综合类   10567篇
文化理论   6026篇
信息传播   48077篇
  2024年   1082篇
  2023年   4389篇
  2022年   2797篇
  2021年   4460篇
  2020年   5024篇
  2019年   5250篇
  2018年   2728篇
  2017年   4680篇
  2016年   5815篇
  2015年   10232篇
  2014年   23360篇
  2013年   19779篇
  2012年   23803篇
  2011年   24336篇
  2010年   20686篇
  2009年   20802篇
  2008年   23317篇
  2007年   18262篇
  2006年   13812篇
  2005年   11408篇
  2004年   10414篇
  2003年   9046篇
  2002年   7051篇
  2001年   5583篇
  2000年   3846篇
  1999年   1539篇
  1998年   1056篇
  1997年   882篇
  1996年   594篇
  1995年   466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102.
103.
话说报纸副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关元 《新闻记者》2003,(10):33-33
时下,人们对报纸的副刊缺乏孜孜以求刻意经营的精神。尤其是文史副刊,经营乏术,日趋衰落。然而回顾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一些左翼作家和老报人却深知个中三昧,是十分重视副刊潜在的人文熏陶作用的。 据悉,一些业外人士爱读行业报,甚至长期自费订阅,就因其副刊办得好,人们爱看它的副刊。因为副刊比正刊轻松活泼、有趣味性、可读性强,起着“味  相似文献   
104.
张艳 《新闻与写作》2003,(11):46-47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使之成为一种目标和典范;从而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  相似文献   
105.
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体育文化起源存在的客观属性 ,它可通过中介过渡的方法来解决当前体育文化起源的悖论。文中用新石器时代的镂孔陶球为实例 ,演证了这种中介过渡 (即意识物化 )的方法 ,并提出了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06.
一、遵重传播规律,调整新闻理念 调整并巩固新闻理念,使之成为一种惯性和行规,将来就不会因为一时一处的得失而放弃已有的努力,因为它有自己的专业性。关于新闻专业理念有4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关于新闻敏感。这个老话题说了很多年,但是新闻敏感的东西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好。  相似文献   
107.
图书馆法的制定问题是我国法学界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论述了我国图书馆立法应有的时代特点,包括价值取向的公益性和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并就图书馆法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08.
本刊今年第2期发表了何光珽先生的《论“用事实说话”》一文,针对陈力丹等“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文章发表后,本刊收到一些稿件,或对何光珽先生的文章进行商榷,或从另外的角度对“用事实说话”发表意见。在此,我们选登其中三篇论文的部分内容,以期使“用事实说话”这个新闻学基本论题的讨论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9.
知识价值的特点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品的知识价值多,生产资料的价值少;知识创新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知识价值量,具有不确定性;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程度越高,它的社会效益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0.
从化的视角来分析道德悖谬产生的原因,进而说明悖谬的实质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漠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