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体育文化起源存在的客观属性 ,它可通过中介过渡的方法来解决当前体育文化起源的悖论。文中用新石器时代的镂孔陶球为实例 ,演证了这种中介过渡 (即意识物化 )的方法 ,并提出了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2.
师 刚才学习了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3.
质疑"权威"     
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不用推敲的"推敲">发表在<作文指导报>2002年某一期上.大意是说,"推敲"一典源出贾岛的<题李凝故居>,诗歌的内容写的是诗人自己去访问在野外隐居的朋友.到朋友的住处,天色已晚.于是看到"鸟宿池边树"就"僧敲月下门."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诗人正同时做着僧人,所以这个曾就是贾岛.  相似文献   
4.
荀子名况,又称孙卿,孙卿子,被时人尊称为荀卿,战国晚期赵国(今山西省安泽县)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13年以前,卒于公元前238年前后。荀子生活在战国七雄并峙局面即将结束、封建的大统一即将形成的时期。他15岁时,就到当时较为强盛的齐国游学,后又两度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并周游列国,收徒授业,最后定居兰陵,发愤著述。其哲学体系及其内含的体育思想,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峰。 荀子在《天论篇》中说:"大天而思之,孰如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说,推崇上天而思慕它,哪比得上把它视为物体蓄养而控制它呢!顺从上天而颂扬它,哪能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荀子"制天命而用"的唯物论思想,基于他从哲学角度来看待人应如何延年益寿和修身自强。他说:"扁善之度(遵循),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传说中的寿星);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修身篇》)荀子在这里提出了"治气养生"和"修身自强"这两个体育概念。不难看出,它既具有道家"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此彭祖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起源方法论的研讨──兼析先楚文化中的原始体育文化形态安庆师范学院郭成杰一、课题设计与调研1984年前后,我们发现了出土于潜山薛家岗古文化遗址距今约有五千多年的镂孔陶球。85年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与县文管所和省考古所有关同志多次座...  相似文献   
6.
在烽烟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较力性的活动项目较为盛行,本文列举的手搏、举鼎的形成和发展,从某个侧面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体育状况。  相似文献   
7.
试论体育考古思维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把体育考古上升到文化史学研究层次 ,以考古文化实物资料为实例研讨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的关系 ;从古文化序列和文化类型中发现体育文化的特征 ;考辨体育文化的衍发与文化积累和文化突变的关系 ;探索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 ,营造不同的体育文化 ;剖析文化储存与社会观念是如何架构体育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有一些考查重点的变动,这种变动会在标准的细微变化中体现出现。2003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变化较大,了解这一变化必将有助于我们今后的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9.
郭成杰 《现代语文》2005,(5):126-126
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不用推敲的“推敲”》发表在《作文指导报》2002年某一期上。大意是说,“推敲”一典源出贾岛的《题李凝故居》,诗歌的内容写的是诗人自己去访问在野外隐居的朋友。到朋友的住处,天色已晚。于是看到“鸟宿池边树”就“僧敲月下门。”需要说明的是,当时,诗人正同时做着僧人,所以这个僧就是贾岛。门不是自家的,又是傍晚时分,对门当敲是自然的,我觉得用不着推敲,尤其用不着让在京城做着京兆尹(京城的行政长官)并没有身临其境的韩愈来敲定“敲”字。这个故事揭示出传说是民众理想的折射,文人们的传说也一样——这是一个以文…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王权的重压下,中国文人的文字少有爽快坦诚而多有隐晦曲折.他们明写的往往不是真正要表达的,而他真正要表达的并不是他们所明写的.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在第一回说: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末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日"贾雨村"云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