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3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1 何谓分析综合法 众说周知,任何数学命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结论)两部分组成,解答数学题,就本质而言,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设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架起一座“桥”.为了架设这座“桥”,即找到解题思路,依据推理序列的方向不同,思考方法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结论人手,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其特点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想“需知”,逐步归向“已知”(条件).但已知条件往往起不到引导思维的作用.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直至得出所需的结论,其特点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结论).但结论往往起不到目标指引的作用,没有目标意识.所以在实际解题中,常常需要联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即“分析综合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不断地双向选择“中途点”,架设起沟通“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顺利地由此岸(已知)到达彼岸(未知、结论).“分析”与“综合”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应贯穿于探索解题思路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他们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2.
王文清 《山东教育》2005,(32):41-44
滨州市2005年中考数学试题紧扣人教版教材,渗透新课标理念,既有亲和力,又新颖脱俗,很多试题虽似曾相识,但又有改革创新,可以说是“稳中有变、变中有新”,体现了“稳中创新”的精神。而且整个试卷“变一题把关为多题把关”。试题紧扣中考热点,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学生能力,特别是注意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在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体现课改新理念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3.
关于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专题复习课是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 ,其目的在于适当综合、揭示联系、学会分析、学会思考、丰富体验、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能力、反思自我、提高自我、促进知识网络化、增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当前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 ,就题论题、面面俱到、针对性差、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不顾学生情况、忽视学生感受的现象 .数学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已成为制约高三数学复习质量的瓶颈 .为了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数学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对高三学生采用问卷方式…  相似文献   
104.
近几年来,高考数学试卷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守传统的做法,出现了一些变化,即难点分散.例如,2003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不再是"一题压轴尾巴高翘",全卷的难度梯次不再严格的由易到难.另一方面增加了要求较高层次能力的梯度题,加强了对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转化能力的考查.下面结合实践谈谈解综合梯度题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05.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 "十五"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与服务的分布式共建共享与保障的基础设施.文章回顾了CADLIS系统的主要建设成果(包括标准规范、系统架构、主要整合和应用方式、服务体系等),对CADLIS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6.
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如何走特色化办刊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文清  刘建超 《编辑学报》2008,20(6):539-540
阐述师范院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发展现状,并介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特色专栏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7.
一、以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命题,考查考生对理化生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理解自然科学中基本的核心的概念和结论,近几年的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以科技新成果为背景的试题,令人耳目一新,解答这类试题需正确理解题目所给的情景,提取题目中蕴涵的信息,找出规律,推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所反映的周代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主要表现为:有关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耕作技术等方面的农学知识;有关天象星宿、天文历法及地文现象等方面的天文学知识;有关地震及不同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地学知识;有关物候现象及时令物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等方面的物候学知识;有关庙宇、家室建筑和多种建筑物及其形貌等方面的建筑学知识。从中可以看出《诗经》在我国历史及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聪慧和才智。  相似文献   
109.
21世纪对中学物理教师的素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0.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首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或接触某种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这种特殊效应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志趣选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效应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如果不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势必会影响今后的语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创造良好的首因效应呢 ?  一、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俗话说“先入为主”。人们看事情常凭第一印象,可见第一印象的重要。初一学生年龄尚小,世界观、方法论还没完全形成,他们对事情的分析,还缺乏理性,只停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