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34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国和古巴男排运动员双人拦网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毅钧  赵歌 《体育学刊》2003,10(5):121-123
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对中国和古巴两国男排运动员双人拦网技术动作的分析表明:当对方4号位强攻扣球时,2号位队员面对球网并步移动起跳拦网,3号位队员左肩斜对网跑步移动起跳空中转体拦网。古巴运动员拦网时重心腾空高,手臂与网垂直面夹角小,两臂主动用力前伸下压两手压腕罩球,躯干收腹呈"<"型,拦网攻击性强。  相似文献   
192.
193.
现代男排扣球技术的运用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男排强队与扣球技术有关的大量材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现代男排扣球技术的运用特征及发展趋势.通过世界优秀扣球手和中国男排选手扣球技术的比较研究,指出了中国男排以及国内甲级队某些选手存在的一些差距.  相似文献   
194.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2017年世界男排联赛中国队与世界前4强球队和亚洲主要对手的各项重要技术指标进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上一届国家队参赛的各项技术指标,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国男排实力现状和差距,为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结论:在非技术层面,中国男排队员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队员的高度有所增加,已经达到了世界强队水平;队员身体的充实度和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上相对欠缺。技术层面,中国男排进攻结构不合理性,进攻点过于单一;发球的力量和速度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拦网能力较以前有明显改观;后排防守与世界强队差距较大,成为制约中国男排竞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二传有效传球的比率和接发球到位率有下降趋势,应该引起重视。建议:加强专项力量训练,优化进攻结构,丰富进攻点。提高后排防守能力,避免短板效应,重视小球串联等非常规技术训练,以增强发球攻击性作为整体实力提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4-2015全国男排联赛(福建赛区)9场比赛所有队伍的得失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福建师大男排的实力处于中等水平,其得失分能力与其它男排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6.
从’98世界男排锦标赛看中国男排的一攻战术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排参加’98世界男排锦标赛时的一攻战术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男排的快攻成功率呈高度显著性差异;强攻成功率和失误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7.
上海男排运动员不同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研究法,对上海男排运动员不同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发现,20 s内连续5次摸高、6 m x 16次往返移动两项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符合排球运动特点;比赛中主、副攻队员职能不同.但实际生理负荷差异不大;比赛结束休息 3 min后.男排运动员机体尚未恢复到安静水平.表明排球比赛为中等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198.
沈富麟  金赟 《体育科研》2009,30(1):85-88
从国家男排部分上,海籍运动员的大力跳发球技术测试效果入手,分析与诊断影响其大力跳发球技.概动作的主要因素,并就发球抛球、发球速度的固定等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讨论。同时对两名优秀选手的腰背肌肉力量进行监测、综合评价其大力跳发球技术动作利弊特征,并做相关的比较研究。经运动学分析,总体上两名运动员的大力跳发球抛球时间偏短、击球点偏低,一造成共发球球速慢且失误率高等,并建设性的提出跳发球技术动作诊断应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技术动作的局部潜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