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增加科技投入一直是各个国家创新政策的核心。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的科技投入就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欧盟领导人也发誓要增加研发(R&D)与创新的支出,使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10年达到3%;奥地利、加拿大、韩国、挪威和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均制定了增加对R&D与创新投资的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22.
刘科 《大观周刊》2012,(21):34-35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花瑶山歌,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山歌的概况及其现状,对这一地区具有独具魅力的花瑶山歌作一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王。  相似文献   
23.
刘科 《科技与出版》2012,(10):70-72
复制在本质上再现了原作品,不具有独创性,因而不产生新的作品。二次创作包含了二次创作者的独创性劳动,是一种产生新作品的行为,这在本质上与复制不同。对他人的作品进行部分修改行为的性质是二次创作还是复制,关键是看行为人是否对原作品进行了实质性改进。  相似文献   
24.
气,是管乐器发音的原动力,也是吹笙的主要基本功之一,因此,气的运用正确与否是吹好笙的关键。吹笙时的吸气与呼气,不同于一般的正常呼吸,而是有方法有控制的,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奏轻松自然,发音松弛圆润,优美动听,同时可使肺活量增大,有益健康。反之,呼吸方法不当,导致紧张疲劳,发音干瘪不实,甚至对吹奏者身心健康也有不良影响。为了能正确而科学的掌握好笙演奏时的呼吸,我将这一问题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25.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初中、高中和大学关于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时空、文化价值和教师教学三个要素;当前学校对体育隐蔽课程内容实施的重视程度不够,且不同学校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学体育隐蔽课程内容要素的实施优于中学,高中体育隐蔽课程内容要素实施效果最差;体育隐蔽课程内容要素的实施与学生体育参与热情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6.
人类生育技术化与传统伦理框架的开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类自身的缺陷和与之相关的社会需求促成了生育技术的产生,而该技术引发出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往往又与技术所应用的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们某些观念的滞后有关,传统的封闭型伦理框架应该趋向开放,具有弹性的边缘区,以便在较大的程度上适应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同时,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也应建立起来,以便对技术的应用加以调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27.
如果一个人只懂得技术那未免太狭隘,如果只懂得如何去经营人际关系那未免显得肤浅。这两样的结合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8.
对高等学校的管理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基层教研室,并对加强基层教研室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9.
隐喻研究有悠久的历史,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隐喻修辞观到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看作认知机制,再到韩礼德将隐喻拓展到语法层面成‘语法隐喻’。隐喻的研究范畴不断扩大,尤其是韩礼德对语法隐喻及其内部系统的诸多术语进行界定时有许多矛盾和含混的地方,如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一致式(土式)和隐喻式(雅式)及后来级阶转移。就实质而言,语法隐喻的说法是值得再思考的,因此本文试图论证语法隐喻的虚妄,对语法隐喻的"隐喻性"进行辩证。  相似文献   
30.
在人类拥有的恐惧心理构成中包含了许多生物元素,这些元素强化了技术文化的恐惧色彩.由于生物恐惧与人类生存直接关联,我们有必要深入理解它们的类别、特征、扩散方式和社会影响,在保留必要的恐惧启示意义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消解生物恐惧心理的路径,防范生物风险,促进生物技术的理性发展和应用,使人们拥有一个安全的社会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