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体育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1 毫秒
21.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行动研究——建构学习型学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不断学习成为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学习型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走向,教育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关键。学习型社会下的学校要从知识型转向学习型,学校学习成为一种个  相似文献   
22.
我国的数学课程注重知识体系,课程标准以知识为导向,也加强了数学能力发展;德国教育特别重视数学能力,其数学教育标准以能力为主线,知识为载体。我国的能力标准抽象,德国的能力标准比较具体,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23.
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于2021年7月12—18日在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顺利举办.数学建模作为备受关注的教育主题之一,在会上得到了广泛讨论与深入交流.首先介绍了会议中涉及数学建模主题的所有活动,之后从研究特点与难点上系统综述了相关报告的主要成果.研究发现,国际数学建模教学研究正在从共性探索走向民族建模,从高等教育走向基础教育,从描述研究走向干预研究;同时,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师资培训、课堂教学、能力测评方面均存在有待进一步突破的难点.最后,结合研究发现,提出未来应该从深挖相关理论基础、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关注各项影响因素、推进长期跟踪研究、拓宽建模研究疆域5个方面着手,做深、做实、做全、做透、做大数学建模教与学的相关研究,促进中国经验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4.
近两年来,国际上诸多国家对各自的数学课程进行反思并作调整和修订.例如2006年至今日本、新加坡、德国等陆续颁布了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或者大纲(修订版),我国普通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也步人了修订和完善阶段.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历来非常关注国际的改革趋势,并且能够结合本土的现状,积极吸纳国际改革经验.这里以德国为例,与大家一起分享国际的改革经验,以便今后能够深刻理解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25.
从性别特征角度分析建构数学概念的认知机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科学角度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性别特征的差异,其中以建构数学算法概念实验为例,这实验以表语性与机能性认知结构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重点在于:区分人们从静态角度还是从动态角度感觉和加工对心理定势起一定作用的事件。另外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所实施的实验。在实验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些所应用的微型世界,正是这些世界使人们有可能在处理相同数学向题时采用心理上不同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女孩表现出典型的表语性行为,而男孩则有着机能性行为。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验所得的这类差异,本文将举例说明,怎样从实验记录中获取有关这两类认知结构的信息。最后本文将展望,如何应用这一理论解释数学领域以外的、在心理模式控制下的人类行为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
2000年开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持了一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它以先进的评价理念对在校的15岁学生进行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的标准化国际测试,其结果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并日益受到国际公众的关注。该项目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有一个重点,每九年为一个评价周期。  相似文献   
27.
PISA引发的德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97年10月,协调德国各联邦州教育的重要机构一德国文化教育部长会议(KMK)郑重宣布,德国普通教育学校将参与大型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以便客观地了解德国学生在各能力领域中的表现,由此拉开了德国教育改革走向全联邦的序幕。  相似文献   
28.
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这是因为,学生各自拥有的认知结构上的个性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行为差异,他们或者偏向特征性思维,或者擅长功能性思维。特征性思维者在认知上主要看到的是构成问题的特点与形状,功能性思维者在认知上主要看到的是构成问题的各要素的功能。当问题的外在表征与学生的这种内在结构产生共鸣效应时,学生的学习将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9.
一、引言在学校,学生通常通过模型、图片或是部分交互型计算机动画等认识多面体的空间结构(如多面体的面数、面的种类、棱数、顶点数或者对称性等).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比较和分析某一几何体不同呈现形式间的扭转角,比如学生处理该类问题的速度或是犯错频率(Peters etal.,2008).另有一些研究则关注于计算机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相关的训练效果(Ahmad,  相似文献   
30.
对中、德、日、英四套高中数学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其数学探究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的特点,得出德国教材重在创设丰富的真实情境,设计同伴合作的活动;中国教材注重开放式问题的设计,多以疑问句式表述问题;日本教材为学生组织丰富的数学阅读材料;英国教材注重设计团队合作的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