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隆安同志是位老新闻工作者。他1964年入伍后,第二年就开始搞新闻报道工作。为支援石油会战,1970年他随部队集体转业到五七油田,任宣传报道干事,同年3月调江汉石油报社工作。经组织选送上大学。先后任记者、编辑、通联科科长、副总编、副社长。1988年被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为主任记者。隆安同志对新闻工作专注、执著。他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热情、扎实,作风深入,富有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2.
23.
24.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就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精采》中也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讲得都很有道理。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么能传之久远呢”? 所谓文采,指文章的文辞风采,构成文章风格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它是作者的  相似文献   
25.
一篇新闻能否成为精品佳作,题材选择固然重要,但从一定意义上讲,精心提炼主题则更为重要。如果说,题材有如人的身躯的话,那么,主题便是人的脑袋和灵魂了。它是衡量文章思想性、指导性和新闻价值的标尺,也是支配材料选择、篇章结构、文体风格、语言运用及标题制作等各个写作环节的轴心。同一个题材,听取相同的介绍,掌握相等的材料,但由于不同作者选取的主题不同,写出的文稿就有新颖与陈旧、深刻与肤浅、品位高与低,甚至正确与错误的差别。所以,精心提炼主题对于出精品佳作来说,实属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一定要舍得下大功夫、硬…  相似文献   
26.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现在,报纸上刊登的许多报道,主题好,内容好,语言也很精彩,使人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但是也有一部分新闻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巴巴的,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这段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向我们严肃提出了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按照江总书记关于文风问题的要求,不断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把更好、更美的东西奉献给人民。  相似文献   
27.
古人论文,非常注重立意,强调文章要“以立意为宗”,“意在笔先”。所谓立意,即立定题旨,也即确立文章所要集中表现的思想、观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章的主题。 立意,在文章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的话,那么,立意便是文章的“灵魂”了。一个人要是只有骨肉,四肢发达,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那岂不成了一个毫无智能的“躯壳”?文章的题旨,恰似人的“头  相似文献   
28.
选用最能展示现场借景的细节 细节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斗争,也来自记者采访的现场。尤其在采写现场新闻、现场特写、目击记、访问记中,现场细节更为重要。写现场,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写现场活生生的细节。这就要摒弃那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采访方法,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挖地三尺”,探索宝玉。要克服那种“只问过去事,不看现场情”的毛病,不仅口问、手记,还要善于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以掌握具体、生动而又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再将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现场典型细节材料…  相似文献   
29.
古人论文,非常注重立意.凡历代有成就的文人墨客,都主张文章要“以立意为宗”,”意在笔先”.所谓立意,即立定题旨,也即确立文章所要集中表现的思想、观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30.
舆论引导,从本质上说,是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及其政党对舆论的一种组织和调控,能够影响亿万群众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规范.舆论引导得正确、得法,可以燃起广大群众巨大的革命和建设热情,起到凝聚人心、统一步调、促进工作的作用;反之,舆论引导不正确、不得法,就会混淆视听,涣散人心,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四化建设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