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21.
[目的/意义]在引文分析中,可通过论文的一些属性特征对其未来的被引情况进行预测,并通过预测结果对论文、论文作者、作者所属机构及出版物做出评价。[方法/过程] 从出版物、作者和论文三个方面对影响论文被引的多个因素展开研究,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被SCI索引的论文作为分析及验证数据,使用逻辑回归、GBDT、XGBoost、AdaBoost、随机森林等算法进行预测,使用多组评测指标对比不同预测方法的效果,并使用GBDT识别对论文被引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果/结论]确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论文被引预测的影响程度,构建预测模型,并较好地预测论文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被引情况。大量实验分析发现GBDT、XGBoost和随机森林的预测能力较强,且预测的时间段越长,效果也就相对越好。  相似文献   
22.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义理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综合听、读、说、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点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中的语文、社会中的语文、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以反思为线索的特点。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组织与指导进行最优化建构,是全面推进新课程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3.
孔子诗教哲学与朱熹诗教哲学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诗教哲学是一种本体论,是探求人的存在价值的本体论;朱熹诗教哲学是一种认识论,学<诗>就是"明天理"的认识论.孔子诗教的过程是开放的,其哲学价值是追求个体人格的发展;而朱熹诗教的过程是封闭的,其哲学价值是致知文本蕴含的道学.孔子诗教哲学表现出海纳百川的气魄,而朱熹诗教哲学则有点杞人忧天的伤感.孔子诗教哲学是一种语录式思想.不利于生成系统化的教育功能;而朱熹诗教哲学是一种结构化纲领,有利于引领文明发展的自觉化方向.  相似文献   
24.
感性工学视角下的用户需求挖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用户对产品的要求逐渐提高。用户期望产品在具备功能性特征的同时,拥有符合感性美学的设计,从而满足自身的感性需求。感性工学作为一种将用户感性情感与产品设计要素相关联的研究框架,可以有效挖掘用户感性需求。因此,本文在感性工学的视角下,以产品评论为语料,利用word2vec模型和滑动窗口技术半自动化生成用户感性情感词典和产品特征词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特征-感性情感模型。本文以iPhone手机的产品评论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情感词典,结合感性工学理论进行情感分析可以更为有效地捕获用户感性需求,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5.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6.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概念,伽达默尔将当前视界同过去视界相结合的状态称为视界融合。坚持理论流派在对话中走向“视界融合”的方向,目的是让人们明白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要轻易地坚信一种理论而排斥另一种理论,在不同理论流派的撞击、解构、重建、创新过程中,走向“视界融合”的新境界,是语文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7.
后现代教育理念与中国古代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后现代主义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全球伦理”、“自由人性”以及“知识就是力量”等观点和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倡的“天人合一”、“自然人性”、“赖力者生”的观点基本接近但又有区别,把两者放在跨时间、跨空间、跨文化的多维视域进行比较研究,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9.
国学的基本内容是经、史、子、集,国学的基本精神是民本意识、良知实践,国学实践的至境是真、善、美。国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引领"马克思"与"孔夫子"共存共荣的思想文化现象,当代语文课程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国学教育的语文课程化,就是通过培养青少年的中华信仰,发展青少年的良知情感,塑造青少年的中华人格,崇尚承载国学文化的中文尊严,在有国学知识内涵、有思维建构过程、有审美体验活动、有言语产品生成的中文实践中,把中文道路延伸向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