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31.
研究对象:在山西大学随机抽取2个一年级教学班,男生42人,女生35人,均为健康学生。研究方法:按《标准》解读中规定的检测方法,统一对男、女生的台阶试验、1000m跑(男)、800m跑(女)、50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min仰卧起坐(女)、握力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用《标准》和《  相似文献   
32.
跳远起跳技术是由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两个技术构成,作为跳远起跳动作的重要技术构成之一的摆动腿摆动技术对整个起跳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摆动腿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33.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分析了山西省体育局系统内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企业人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现状及体育人员的培训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各类体育人才在数量、性别、年龄、学历、等级结构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34.
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也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参加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乌鲁木齐站)总决赛前5名运动员的研究,探讨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的缓冲幅度较小;在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蹬伸幅度不足,水平速度转化率较低;身体重心高度及起跳腿工作距离都比较小.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十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运动学分析,认为起跳时各时段的合理分配是保障起跳效果的关键所在;增加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增大腾起角度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途径;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条件下的退让式收缩能力和克制性收缩力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寻求有效手段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缓冲能力是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6次试跳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25岁是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表现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成绩达到个人最佳成绩的97.03%;决赛成绩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8.23%。前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其中第2跳尤为突出。第2、6跳的成功率最高,达到了100%;其次是第3、5跳的成功率为87.5%。前3名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达到8.8m/s以上,助跑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影响着运动员的试跳成功率,也影响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与释放。  相似文献   
3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并通过引入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寻找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风险因素,并对体育中的伤害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不仅对于完善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于保证高校学生进行安全的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学校体育中的伤害事故的风险防范提供理论导向和管理运作上的帮助,也可以为各级主管部门在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8.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因此,掌握课堂设计中的目标、内容、主体及教法等问题,使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协调发展,增强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体育事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
通过运用SIMI Motion 3D运动图像解析分析系统对李延熙破纪录一跳的运动技术动作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速度方面:单足跳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都较好;跨步跳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垂直速度较大;最后跳跃阶段水平速度较大,垂直速度较小.②角度方面:弱腿的退让能力强;单足跳与跳跃的着地角度大;跨步跳着地角较小,起跳角较大.③距离方面:三跳比例表现为单足跳距离过大,跨步跳距离较小,跳跃比较适中.  相似文献   
40.
就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作为研究内容,对其进行定量的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的顺序基本正确,右髋转动合理有效;但是,左膝角偏小,缓冲过大,造成左侧支撑不理想,铅球运行距离短,影响了髋部和身体重心的侧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一球"系统的速度叠加和动量的传递.从而,导致出手条件不理想,影响了专项成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