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指出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试的研究。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大学物理实验考试软件,该软件能够有效地解决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试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其他实验课程考试的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秀山花灯融歌唱与舞蹈为一体,在演唱上使用当地方言,词曲结合贴切,唱词琅琅上口;多数歌曲篇幅短小,用材简练,节奏明快活泼,曲调富有动感,生气贯注,构成了独特的秀山花灯音乐的风格和情韵。其中有不少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别具一格。具体表现为:上下句音乐结构形式、一曲多词、同宗民歌的旋律变化手法、衬腔特点等。  相似文献   
43.
本文采用吴武典、庄明贞、黄玉贞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和自编的《脑瘫学生学校支持系统问卷》对小学阶段脑瘫学生学校适应、学校支持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对脑瘫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学校支持系统现状、学校适应与学校支持系统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瘫学生学校适应与学校支持系统之间的多个维度都显著相关;脑瘫学生所获得的学校支持越高,其学校适应随之越好;脑瘫学生学校支持系统中环境支持、教师支持、同伴支持、考评支持能显著影响学校适应总体。  相似文献   
44.
调整分光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分光计的调整过程进行了研究证明:不能用光学三棱镜代替双面反射平面镜来进行分光计的调整。  相似文献   
45.
1 实验目的  为了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燃点 ,并形成系统实验 ,防止空气污染 ,对白磷和红磷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2 实验用品  白磷、红磷、蓝色石蕊试液、铁架台、具支试管 ( 2 5mm× 2 0 0mm )、 5 0 0ml平底烧瓶、燃烧匙、漏斗、烧杯 ( 10 0 0ml)、洗耳球、酒精灯等主要用品。3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铁架台略 )。图 14 实验步骤4 1 将实验仪器按图 1连接好。4 2 将半颗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中 ,绿豆粒大小的红磷装入试管底部。4 3 加热试管底部 ,同时 ,用洗耳球不断鼓入空气 ,待红磷起泡后 ,停止加热 ,白磷燃…  相似文献   
46.
1 实验目的 为了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燃点,并形成系统实验,防止空气污染,对白磷和红磷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47.
罗乐 《大观周刊》2011,(19):92-92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普及,无论是单位、企业、学校、政府都有了自己的内部系统,因为这样可以使生活更便捷,同时周密的数据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计算机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人扪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如何防范和处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技术行业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出发,主要探讨了网络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威胁元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决策略,确保计算杌网络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48.
鲁朋举  罗乐 《新疆教育》2013,(15):173-174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认知和情绪平等竞争的过程,情绪战胜认知做出道义判断,认知战胜情绪则做出功利判断。但也有研究者对其实验过程进行质疑,认为道德判断的过程是单加工。今后研究应对双加工与单加工之间的分歧进行比较。探索情绪和认知对道德判断发生变化的影响程度,并注重道德判断的实验材料的真实性、情景性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与测评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安徽省教育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与测评系统”的主要内容。该项目的研究是要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论去指导物理实验的教学实践,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去辅助实验教学,以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罗乐 《大观周刊》2012,(6):38-38
纵观国内外,高校冠名现象与争议并存久矣。日前,清华“真维斯楼”事件又将“高校冠名”这一话题推至风口浪尖。对此,一方面,有人认为“冠名”之举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与大学自身的气质极不相符;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高校冠名"之举无可非议,不仅可为高校发展教育事业提供资助,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