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教育   26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9 毫秒
51.
52.
奥运文化品牌的提升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运会不仅是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更是国际文化盛宴,也是主办国展示国家形象、传播本国文化的绝佳机遇.第29届奥运会梦圆北京,北京奥运文化传播实现了其预定的双重目标:既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体现了开放进取的当代风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3.
北京奥运会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获得北京奥运会赛事的互联网内容授权伊始,网络就充分利用其作为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通过增加原创性提高公信力,通过技术手段将传播与接收无缝对接,并通过与媒介内外的广泛合作以及与受众之间的深入互动,在传播内容与传播技术手段上做足了文章,展示了其在重大事件传播中的强劲实力,迈出了冲击主流媒体的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54.
活动目标:1.能够利用气球、旧报纸粘贴成立体的球形并用棉签、水粉、毛线等绘画装饰。2.体验制作、创造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气球、旧报纸、水粉色、棉签、毛线、瓶盖、彩纸、剪刀、胶水。活动过程:一、游戏变魔术,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出示气球)这是什么?以变魔术的口吻:变、变、变。(出示气球面具)气球变成什么了?猜一猜是怎样变成的?二、欣赏制作图,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55.
当代大学生需要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需要是入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本文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大学生需要结构问卷",对三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基本需要中,强度最大的四位需要依次是求知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友情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强度最弱的四位需要依次是性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权力的需要和躲避羞辱的需要.从总体上看,大学生需要结构是积极健康的,但大学生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年级和性别差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全面了解大学生的需要结构及个别差异,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6.
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我国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在综合考察国内外体育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结合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实践和2008奥运宣传的需求,对体育新闻传播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7.
张百熙是晚清第三任管学大臣,也是任职时间最长,建树最多,遭受诽谤与争议最大的中央教育行政长官。他倾其全力恢复和发展京师大学堂,主持制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实施了新学制--癸卵学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8.
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运会报道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全世界数十亿公众都是通过媒体来了解奥运会。从某种角度来说,历届奥运会都是“媒体制造”,但媒介奥运与真实的奥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与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背离,金牌至上、总以成败论英雄与奥林匹克的参与精神相悖,商业气息严重与奥林匹克公正精神背离。构建奥运与媒体的和谐关系,回归奥林匹克精神本质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9.
采用“言-象-意-道”的符号学方法,比较分析全球化变奏时代语境下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叙事模式及其叙事逻辑,发现: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符号选择、视觉修辞、呈现国家形象、传达主题意旨等方面,既有差异又有接续。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征,建构了复兴的文明古国形象,意在融入国际社会,宣示重回强国之林。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进一步,突出共识性对话风格,塑造了自信的现代大国形象,旨在融合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思想底色和价值内核上,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坚守了“和合”之道。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言、象、意”的差异和接续反映了中国奥运传播应对全球化主题变奏的语态创新,一以贯之的“和合”之道则是对中国“和合”外交定位的战略配称。表明:“和合”之道作为元叙事在国际交往中具有极大的竞争潜力,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进路,也说明了“和合”之道之于体育公共外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