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17篇
科学研究   79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题如图所示,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n1/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相似文献   
52.
于洪伟 《成才之路》2011,(11):41-41
一、回顾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例1.如图1,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A,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的斜面上。现对A施以水平推力F,恰使B与A不发生相对滑动,忽略一切摩擦,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BD)  相似文献   
53.
题目.(2010年山东高考题)某学生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  相似文献   
54.
1.y=1/3x+3,y=3,x=0提示:错解中只考虑直线的斜率存在的情况,而忽视直线的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及直线l平行于抛物线对称轴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55.
贵刊2009第12期刊登的《向心加速度是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吗》和2010第1期刊登的《关于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的刍议》两篇文章中,文章作者均认为向心加速度不是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认为描述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角速度.对此观点我们不能认同,我们认为角速度不能反映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6.
本部分常见的失分点有:1.运动和力的关系(特别是瞬时关系)的分析;2.连接体的分析;3.超失重问题;4.圆周运动问题.造成失误的根源在于:①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理解不够,不能正确运用;②不能充分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失量性,利用合外力和加速度的同向性分析问题;③在受力分析中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三定律,不能很好地运用隔离和整体思想;④不能正确理解超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关系.⑤  相似文献   
57.
同学们,当你跨入高中的门槛,开始学物理时,是否感觉仅靠死记硬背学不会了,就是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好像有一道不可越逾的鸿沟.怎样才能跨越这道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本人认为应该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一、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的特点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  相似文献   
58.
胡俊琴 《大观周刊》2012,(19):258-259
新编高一物理教材对利用纸带求解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求加速度的问题,仍为教学重点内容。对于同一段纸带,在求解瞬时速度时,采用不同的计数段求解,最后的所造成的偶然误差不一样。在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中,对于奇数段和偶数段该如何计算才能减小误差?本文通过对几中常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9.
加速度是高考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对其考查的知识点的方向也是多方面的,现对其考查的常见情况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60.
笔者在《中学生数理化》2012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浅谈物理解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本文,笔者就物理解题后反思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一、反思易错点,突破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